河北唐县是革命老区,著名的模范抗日根据地,曾以18万人民养育了5万八路军被命名为“抗日模范县”。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在这里战斗并以身殉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就常驻唐县和家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肖克、杨成武、吕正操、王平将军、江一真、刘澜涛、舒同、朱良才、孙毅等曾长期在这里生活、工作和战斗,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抛洒在唐县这块大地上,被誉为“白求恩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摇篮”。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座落在唐县城北2公里处的钟鸣山下。1986年落成。占地面积45956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纪念馆”和“纪念堂”。整个建筑气势宏伟,造型精美,为中国传统民族风格。
两馆共展出珍贵历史图片300余幅,实物100多件。详细介绍了白求恩、柯棣华大夫光辉的一生,反映了两位国际主义战士的高尚情操、精湛医术、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的工作热忱和无私奉献精神。
地址:唐县城北2公里处的钟鸣山下
电话: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0312—6415074,唐县旅游局:0312—6412509
晋察冀烈士陵园
晋察冀烈士陵园位于唐县军城镇南关村。所处位置相传宋代名将杨六郎阅兵教场。总占地面积67亩,这里背靠高耸的古城遗址,东临古老的通天河,四周群山环绕,园内绿树掩映,墓碑林立,风景异常秀美。晋察冀烈士陵园原为晋察冀边区抗战烈士公墓,始建于1940年2月,那时战火纷飞,物资缺乏,敌人骚扰,边区军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可是1941年却两次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炸毁了纪念塔等主要建筑,1942年边区军民又利用间隙进行修复。建国后党和政府又拨专款多次组织修缮和扩建,使陵园结构完整,建筑协调,墓林相间,相得益彰,定名为晋察冀烈士陵园。
陵园坐西朝东,以中间的白求恩墓为中轴线,南侧是柯隶华墓,北侧是琼尤恩墓,拾线而上的是烈士公墓和晋察冀边区抗战烈士纪念塔遗址。晋察冀烈士陵园是一处埋葬忠骨的圣地,也是人们祭奠英灵的场所,前来祭扫,拜谒和参加纪念活动的人络绎不绝。白求恩、柯棣华的亲属和加拿大、印度、美国、朝鲜、日本等国友人常来这里凭吊和参观游览。
地址:唐县军城镇南关村
西胜沟
位于唐县齐家佐乡,京石高速公路保定、望都出口、转保涞路可直达。距保定市60公里,西胜沟古称西沟,因当年八路军驻在这里不久,就西行打了胜仗,从此就改名—西胜沟。
西胜沟是一条长7公里的峡谷,为石灰岩地貌,经历长年累月的风雨溶蚀,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峰林景观。最高峰海拔998米,谷内共有九个龙潭。主要景观有龙泉庄、聚仙洞、冷风台、二龙潭、仙人洞、三龙潭、白求恩战地医院遗址、虎落堂、吊仙人、一亩石、天门峡、啸天犬、天桥、天涯泉、无梁殿等。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二龙潭、三龙潭、虎落堂、一亩石、天门峡、天涯泉、无梁殿等。
西胜沟的后暖谷有一座造型精美的无梁殿,又称北极殿,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南墙正中开有券门,完全是按古代八卦理论建造。从外观看,成正方形,上面一条横脊,四面分水,从内部看,上圆下方,由多个小组合而成,按八卦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九九归一之理论而建。屋顶下四面砖雕檐椽,下有仿木结构的砖斗拱,屋顶铺灰布瓦,瓦头饰有龙纹瓦当、滴水。墙壁下减为须弥座,四面有砖雕图案,十分精美。殿内下部方形,从四壁向上2.5米处开始,用打磨成鱼鳞状的青灰砖垒砌,逐层内收成带有藻井的穹隆顶。室内墙壁上部有砖雕仿木结构的斗拱,可分为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两种。无梁殿上圆下方的建筑格局模仿的是天圆地方的空间环境,表现了古人的宇宙观。整座建筑青砖灰瓦,未用一钉一木,砖雕精美,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水平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地址:唐县齐家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