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野花野草不再“一拔了之”

  • 2018-05-14 09:51:02
  • 京郊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菲菲)林地中的野花野草,只要用好了都是咱绿化的主力。记者日前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全市将科学应用林下野生花草,治理公园裸露土地,丰富地被植物种类,提升全市公园绿地的景观效果。

截至去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2平方米,而全市400多个注册公园也成为首都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近年来,随着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市民走在公园里,感受到的是头上有鸟飞,林下有虫鸣的自然之美,这其中,林下的野花野草功劳不小。

据专家介绍,地被植物作为公园绿地的底色,对防止水土流失、吸附尘土、滞纳杨柳絮、净化空气等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各种野花野草,既不用浇水也不用施肥,就能在绿地中生长,说明它们不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适应北京的气候环境,再加上不俗的景观效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科学应用这些野花野草,不但能丰富公园绿地植物种类,还能为各种昆虫提供栖息条件,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解决绿地绿而不活的问题。

“实现高质量的园林绿化,要求我们转变建设观念,过去绿化建设中经常要求清除林地绿地中的野草,现在要把它们利用好。”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介绍说,今后将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合理利用林下野花野草,把最适宜的地被植物用在最适宜的区域。为不断提升公园景区的景观水平,全市将应用优良野生地被植物,对公园裸露土地进行补植补种,比如在郊野公园等需要天然景观的区域,不但不能清理野花野草,还要采集它们的种子,适时播种,挖掘这些野花野草的生态和景观价值。但有些绿地种植了冷季型草坪,而野草的生长会破坏景观效果,影响草坪的正常生长,这时还需要及时清理野草。

据了解,全市将按照公园地被分级分类管理要求,逐步用本地乡土地被植物取代外来地被物种,增强公园地被植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并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应用,打造大尺度、色彩浓烈、有震撼力的绿化景观,形成北京地区独特的地被景观特征。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