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酒界“奥斯卡”之称的第25届比利时布鲁塞尔葡萄酒大奖赛近日在海淀区落下帷幕,这是此次大赛首次走出欧洲,走进亚洲,落户中国北京海淀。
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评委上演了为期3天的“舌尖对决”,通过盲品的方式评选出品质好、口味佳的奖牌酒。引人关注的是,这场大赛还首次打破赛制惯例,开放了3个评委席位给中国民间的品酒师。来自北京的尚宣雨、帅泽堃和薛勇最终加入评委团。
这三人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从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3000多人当中脱颖而出,与专业品酒师比肩出现在大赛现场的?本报记者全程记录了民间品酒师背后的故事。
补白
酒界“奥斯卡”
为何落户海淀
这场酒界“奥斯卡”比赛,为何选择了海淀?为何能首次突破规则向民间开放评委席位?
“这是大奖赛的尝试和创新。”海淀区商务委副主任余新星表示,对中国品酒师开放民间评委,是大奖赛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一个全新尝试。大奖赛是一项拥有25年历史的传统赛事,需要注入新元素和新精神。而选择海淀办赛,也是看中了海淀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带来的通关便利化。因比赛应运而生的龙徽葡萄酒产业园区,这些都将扩大葡萄酒在中国的影响力。另外,海淀这样一个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地,也需要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城市形态,提升消费品质,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因此,“这其实是海淀区和大奖赛的一个相互选择。”
考量水平
“贵妃”喝的是什么葡萄酒?
寻找民间品酒师的第一关是网络海选,主办方邀请葡萄酒届专家专门制作了700道涵盖葡萄酒产区、品种、历史、文化、工艺等内容的题库,每位选手在网络上随机答题50道,限时30分钟完成。
“题目不简单,既有专业知识,还有冷门历史题。”比赛评委马钊举例,有一道历史文化题:“以下哪个可能是唐朝杨贵妃醉酒时饮用葡萄酒的葡萄品种?”“贵妃醉酒究竟发生在哪一天,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历史上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确爱喝酒,我们其实想问的是在唐代中国有哪些葡萄品种可以酿酒,答案是凉州牧、魏天子和桑娇维赛,所以这道题考验的是参赛者对葡萄酒品种、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
马钊说,参赛的3000人真正完成答题的只有800多人。民间品酒师亚军帅泽堃在这一轮表现十分突出,答题通道开赛后20分钟,他就完成了网上答题,而且是惟一的一名满分选手。
在记者面前,1992年出生的帅泽堃看上去是个精瘦的小伙子,让人没想到的是,26岁的他已经有了8年“酒龄”。小帅本科是中国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可他却偏偏喜欢葡萄酒,当很多同学除了上课就是回宿舍打游戏的时候,他却经常出入各类品酒活动。研究生毕业后,小帅成为一名国家汉语办公室的志愿者,到墨西哥从事汉语教育,但他没有放弃对葡萄酒的热爱,完成汉语教学之后,他又专门跑到法国,在勃艮第高等商学院读了葡萄酒贸易专业,从汉语教师变成了葡萄酒专业的学生。
帅泽堃说,从一杯葡萄酒便能窥探到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是一个可以花很长时间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领域。大赛期间,每位评委要在3天内品尝150余款葡萄酒,并对每一款进行打分,这让帅泽堃很开心。能喝到更多的好酒,并且利用他英语和西班牙语的优势,跟国际评委们学习品酒经验,帅泽堃好学的个性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展示绝技
“盲品”两三秒道出品种和产区
海选答题结束后,30位成绩最好的选手通过一轮复赛筛选,最终有12人闯入决赛,决赛第一轮叫“限时盲品”,这让很多选手非常紧张,包括冠军尚宣雨。
比赛现场,12组长桌纵向摆开,每个桌上依次放着30款葡萄酒,两款一组,选手要在6分钟时间内迅速从两款酒当中选出题目卡上正确的一款。马钊说,原本计划给选手提供两个提示,让选手分别判断出两款酒的产区和品种,比如哪个是美国黑皮诺,哪个是勃艮第黑皮诺。“但后来我们一想,这对全国12强来说太简单了。”于是,难度升级,主办方干脆只给出一个题目卡,让选手在不知道另一个品种是什么酒的情况下作出判断。“这就需要非常丰富的品酒经验,我自己曾做过测试,对一款酒作出判断,最快也要十几秒,而且还错得一塌糊涂,但尚宣雨的表现令评委惊讶。”
马钊回忆,在第一轮比赛现场,12名选手都是从同一位置出发,但是开赛没多久,当绝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前两三组酒的时候,尚宣雨已经迅速移动到了中间位置,只见她拿起酒杯,将鼻子凑近葡萄酒……一款酒只用两三秒完成品评,她最终赢得了民间品酒师冠军。
今年30岁的尚宣雨个子不高,一头金色短发让人过目难忘。“其实比赛的时候我还是挺紧张的,一开始还走错了位置,走到别人的赛道上了。但一拿起酒杯,就立刻找到了感觉。”能获得冠军,与尚宣雨在葡萄酒行业从业9年的经验积累密不可分。高中暑假里,她去学习花式调酒,开始对葡萄酒产生兴趣,到2009年大学毕业之后,学建筑造型艺术设计专业的她想都没想,直接去参加葡萄酒侍酒师的培训,在一家葡萄酒俱乐部当上了侍酒师,反倒是跟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一天都没干过。
9年来,不断的品酒、学习、比赛、外出交流,让尚宣雨练就了过硬的品酒功夫。有一次在法国试酒,一天甚至喝了200多种酒。民间品酒师决赛第一轮,她的经验是不能犹豫。“如果能通过酒的香气判断的,就不喝,如果犹豫了,就抿一口。”
应对难题
“红酒美食”涮羊肉怎么搭?
在决赛中有一个评委问答环节,十余位评委为12强选手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刁钻问题,选手抽取题目,现场作答,题目覆盖时尚、美食、葡萄酒种植等,例如,葡萄酒瓶的容积为什么是750毫升;有些评委直接用英文提问,并要求选手英文作答。
“喝葡萄酒离不开搭配美食,很多人都知道‘白配白、红配红’,但是中餐怎么搭配,才考验选手的真正实力。”马钊说,北京近些年夏季非常流行的麻辣小龙虾和北京涮羊肉,就被评委们“盯”上了。民间品酒师季军薛勇就被问到了小龙虾应该如何搭配葡萄酒这个问题。
在12强当中,薛勇排第11名,当评委抛出“十三香、油焖和蒜香3个口味小龙虾如何搭配葡萄酒”的问题时,他愣了一下。“我虽然吃过小龙虾,但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口味,印象里只知道小龙虾有麻辣的。”不过专业素养过硬的他很快调整状态,从3种小龙虾的口感特点入手,给评委推荐了酸度高、丹宁低、酒体轻的几款酒。
其实,跟前面两位品酒师一样,32岁的薛勇也是半路出家,而且从事葡萄酒领域的工作才两三年时间。薛勇的大学本科是天津一所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因为喜欢法语所以去了法国留学,读的是酒店管理。虽然在留学期间接触过葡萄酒,但只是蜻蜓点水。直到薛勇到云南一家五星级酒店实习,一位法国经理成了他在葡萄酒领域的引路人,让他发现葡萄酒这个知识体系非常磅礴的领域。为了接触更多葡萄酒,薛勇辞去了酒店工作,在天津一家酒窖工作,后来又转到北京,在一家酒行做葡萄酒培训经理,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积累了很多葡萄酒经验。
在大奖赛过程中,薛勇说自己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国际标准,国外品酒师们对品质的严格把关让他印象深刻,他也认识了很多业内专业人士,对自己未来的葡萄酒业务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本报记者 叶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