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诗碑与黄亭子

  • 2018-05-17 17:00:10
  • 北京日报

今颐和园南如意门外不远处的长河西岸有一通石碑,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称金河堤诗碑。石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篆书“御制”二字。

碑文为乾隆御制诗一首,诗曰“金河之水高玉河,灌输町甽蓄流波。其初一渠可步踱,岁久淤塞滋芦莪。疏泉因为广其壑,益开稻畦千亩多。金河宽乃足行舸,溯洄乘便延缘过。鳞塍蔚左昆明右,万寿山屏叠翠螺。玉泉其遥云莅止,江南之景夸则那。宁为斯乎一图展,祝振古兮万箱罗。”碑文为乾隆御笔行书。尾题“乾隆乙亥夏五月御题”,即乾隆二十二年(1755年)所书。碑上钤有两印:其一为“乾隆宸翰”,另一方已漫漶不清。乾隆在诗中写明了金河与玉河(长河)的高下关系,强调自己疏浚金河的功劳,多开出千亩稻田,并描绘了昆明湖、万寿山、玉泉山之间宛如江南的胜景。这首诗在乾隆御制诗集中题为《金河》,因此此碑应正名为“金河诗碑”,事实上,金河并没有河堤,金河堤其实并不存在。

金河诗碑原位于船营村东金河与长河相接之处。金河从玉泉山下高水湖金闸引出,向东南流入长河。《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五中记载:“影湖楼在高水湖中。东南为养水湖,俱蓄水以溉稻田。复于堤东建一空闸,泄玉泉诸水,流为金河,与昆明湖同入长河。”在金河与长河相接处建有滚水坝。一般情况下,滚水坝隔绝两河,遇大水时,水流漫过滚水坝,金河之水就进入长河泄走。滚水坝以西为一处河泡,河泡中心建有湖心楼。金河诗碑就立于滚水坝之南。此碑之上原覆盖有黄色琉璃瓦亭子,称黄亭子,这在清代样式雷图上清晰可见。大概因为黄亭子消失年代较早,并没有像海淀区其它黄亭子那样留下地名。但在清代,黄亭子却是长河边重要的标志物。

现今金河已经埋于地下,河泡子、湖心楼以及黄亭子也早已踪迹不见。惟有金河诗碑转徙至长河畔,成为三山五园地区水利变迁的重要文物见证。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