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天津丨泥人张,两百年,六代人,一件事

  • 2019-04-04 13:22:05
  • 乐游天津

说起“泥人张”,大家都不会陌生,“泥人张”彩塑发展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作品传神,老百姓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传闻“泥人张”张明山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泥人张”是我国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栩栩如生,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手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泥人,就是单纯的泥土色,而“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装饰以色彩、道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里就有一篇《泥人张》,里面说: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任何一门手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任何一门手艺的传承,背后都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执着。想要做出一个小小的泥人,绝非随便捏捏那么简单,泥人张的几代传承者研究了世上大部分的泥土,颜色、软硬度、质地,每一样的严格筛选,只为找到最合适的泥土。找到合适的泥土之后,晾干蒸发掉水分,然后将石,草根筛去,加入水,变成泥浆,再进行第二次筛除,将杂质去除。经过24小时的沉淀之后,将水舀出,得到最精细的泥。只有得到精细的泥,做出的人物表情才有可能栩栩如生。为了使泥塑更坚固,防止干裂,又在土中加入了柳絮,再经过人工的反复捶打,用油包将土包起来,存放三年。单单是土的准备,就已经如此精益求精。更别说之后的捏泥人,上色。“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使用丙烯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泥人张”的作品是塑与绘的两大结合。

在泥塑过程中塑大体为关键,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才有大的感觉,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又不伤其骨格;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书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

“泥人张”彩塑的工艺以手工捏制成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特点是尺寸不大,适于室内陈设,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大家不妨去看看,看看这门精彩绝伦的手艺。泥人张美术馆,由泥人张世家后代集资兴建的民办美术馆,其中收藏了泥人张世家六代传人的优秀作品三百余套,陈列的有其中的近百件优秀作品。

泥人张美术馆位于古文化街通庆里内,馆内目前陈列有百余件张氏家族历代名家作品,复制故宫、颐和园收藏的张明山作品若干套,历史文献、史料照片近千份。其中不乏即具有历史和经济价值的艺术精品,如:张明山先生作品中的《余三胜像》,被京剧界认为是京剧史上第一件记录了京剧形象的作品,大部分京剧史书均以其作为京剧史的开篇,而且由于存世仅此一件,经济价值更为珍贵,类似作品,不胜枚举泥塑并非以科技含量而论。

它朴实、直观、真实,生活里需要这样的小玩意儿,让我们在浮华中得片刻清静。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