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绿中,人在景中,衡水的“颜值”越来越高了,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86平方米。
漫步市区,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咱衡水的“颜值”越来越高了。道路两旁绿树环绕、繁花锦簇;公园里满目葱茏,花香弥漫……市民在惬意中享受着市区园林绿化带来的变化。2018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推动市区园林绿化水平快速提升。截至目前,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0.23%,绿地率达36.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86平方米。
绿色是城市生态的底色,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点之一。
2018年初,我市拉开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大幕,按照创城8类57项考核指标,制定了《衡水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完善了《衡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自然景观、地标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文体中心、滨水地区、主要街道出入口等重点地段进行了详细设计,努力植绿补绿增花添彩,提升群众的绿色获得感。
公园建设 提升市民休闲品质
城市公园建设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市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今的市区各大公园里,绿树掩映、花团锦簇,格外美丽。
青年公园每天清晨都会迎来大批市民前来游园晨练,市民们或漫步在一树树桃花、樱花中,陶醉于淡淡的花香,或在晨光穿透的林荫小道上慢跑,舒展筋骨。“我每天都会来散步,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家住青年公园附近的居民王福山老人笑着说。
2018年,我市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群众休闲活动场地进一步增加。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我市先后谋划了植物园、颖达公园、宝云公园、滏东公园、滏阳河滨河绿地、丰收渠带状公园、园博园、康泰游园及人民公园改造提升等公园游园建设项目,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26.31公顷,市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73.31公顷。
与此同时,我市努力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品位,精心组摆绿雕。截至目前,在榕花街北外环广场、北外环隔离带、车站广场、前进街、园博园共组摆了绿雕30余个(组)。一个个设计别致、又富有衡水地域文化特色的绿雕,不仅美观大方,也大大提升了城市颜值。许多市民不禁夸赞“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道路绿化 装点城市颜值
道路绿化犹如一条条镶嵌在城市里的绿丝带,将市区装点得更加生机勃勃,也在不经意间提升着城市颜值。
去年以来,我市对市区所有道路实施了绿化美化改造提升工程,先后建成了北外环防护林带、南外环防护林带、京九铁路防护林带、滏阳河防护林带、衡水湖防护林带,并以环湖造林100平方公里为目标,积极推进衡水湖森林公园、马拉松赛道等景观提升工作。
同时,我市坚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理念,以主城区重要路段、重要节点为重点,打造绿化美化精品路段,形成了多条以国槐、白蜡、法桐等树种为骨干树种的林荫路,初步构筑成了林荫型、景观型、立体型的道路绿化网络。
庭院绿化 提高市民居住环境
近几年,更多的公园、绿地建到了市民家门口。家住丽景福苑的贾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每天在小区里散步,就如同走入了一个大公园,芳草依依、绿树掩映,空气清新……”实际上,在市区像丽景福苑一样的园林式居住区逐渐增多。
据悉,我市通过广泛开展庭院绿化,根据不同单位、小区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楼间、阳台及院内空间,破硬造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让能绿的地方都绿起来,先后涌现出了衡水学院、丽景名都、丽景福苑、恒大城等一大批园林式单位小区。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园林式居住区、单位217个,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达到54%。
积极探索节约型绿化之路
在园林工程设计、施工中,我市积极探索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回收利用废旧轮胎、废弃铁架,采用自主焊接、自行设计绿雕花坛小品,做到了既美观又节约;针对往年存在的精品不多、特色不鲜明、植物品种较单调等不足,丰富植物材料种类,讲究乔灌草合理配置,达到了丰富的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在植物园、园博园等新建公园和部分街道绿地中注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设施和透水铺装材料,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建设集雨型绿地,充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出门就是风景,开窗就能见绿。一系列园林绿化“组合拳”,让一抹抹绿色扮靓了市区,也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绿色福祉,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