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大唐遗风的国宝,不小心道出了曲阳石雕的前世今生

  • 2019-05-05 13:51:01
  • 河北旅游TV

彩绘散乐浮雕

在河北博物院,有一件文物,经常被游客称为“古代的女子十二乐坊”,吸引了很多游人的目光,这就是彩绘散乐浮雕。而您万万不会想到,这件国宝,居然跟曲阳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件浮雕作品是在五代时期的后梁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墓葬里出土的。

王处直祖辈世代皆是长安富豪,善于经商,公元900年,王处直被封为义武军节度使累封太原郡王。开平元年即公元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并于公元909年封王处直为北平王,至此王处直成为五代十国战乱时代中,北方最重要的藩镇领主。王处直的墓葬也保存了大唐遗风。

所谓散乐就是散于四方之乐的意思,是当时乐队的总称,所以这件彩绘散乐浮雕表现的,就是五代时期的乐队正在吹奏表演的画面。

乐队第一人其实是一位女性,但身上着的是男装,这是受到盛唐非常开放的文化影响而出现的。这人的手中横握一棒,棒上还有双环丝带,专家推测这个人应当是乐队的主持,或者叫指挥,也叫致辞人。

彩绘散乐浮雕长136厘米、高82厘米,右下角二人是男性,头戴高冠,身穿褐色圆领缺胯袍,双手执物,躬身屈膝,似在进行表演,或是队前导引。

除此之外,浮雕上就是十二位女性演奏者,她们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古代乐器,所以很多观众把她们戏称为“古代的女子十二乐坊”。

彩绘散乐浮雕中十二位演奏者各手持一件乐器,分别是:擘箜篌、筝、琵琶、拍板、鼓、笙第、方响、答腊鼓、筚篥、横笛。

这些乐者虽然分前后两队站立,人物之间却是穿插缝隙来进行呈现的,可见构思和布局的合理和严谨。这些乐者体态丰腴,显然是受到唐朝以胖为美审美文化的影响。

彩绘散乐浮雕的材质是汉白玉石,这件石雕作品同时也反映出曲阳悠久的雕刻历史和雕刻文化。曲阳石雕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延续了两千余年而长盛不衰。作为河北博物院的常设展览之一,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展示了曲阳工匠传承千年的手艺。

西汉时期,中山靖王随葬的石佣,就出自西汉的曲阳工匠之手。从北魏到东魏到北齐一直到元明清,曲阳都有杰出的石雕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浮雕也是由曲阳工匠完成的。大家熟知的北京金水桥,清东陵、清西陵的丹陛石也多是出自曲阳工匠之手。

两千多年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曲阳已经成为北方名副其实的雕刻之乡。

通过一代代曲阳雕刻艺人的努力,古老的雕刻艺术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雕刻艺人们把浮雕、镂雕、圆雕的技法和现代解剖学、透视学、美学进行了完美融合,使仿古作品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现代作品清新自然,意境幽深。

曲阳作为第三届保定市旅发大会的承办地之一,相信会让更多的人走进曲阳,了解雕刻文化。

  • 编辑:高欣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