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宫廷补绣—你不了解的非遗文化

  • 2019-11-08 13:48:23
  • 密云头条

北京宫廷补绣传统美术,远看是一幅精美的画,近看却是由一块块细小的织物堆贴缝缀而成,这就是旧称“丝绫堆绣”的北京宫廷补绣。补绣源自唐代的堆绫、贴绢工艺,将不同颜色的面料剪成块状,再堆叠、粘贴、缝缀,辅助刺绣、抽纱,拼成多层次的图案,是具有浅浮雕效果的一种织物装饰技法。过去常用在荷包、椅垫、鞋履等生活用品,或者大型挂件中。

制作一幅补绣作品,首先要创作设计、制作图版、配色,再沿轮廓线将图版各部分剪开,接着用织物一块块进行剪贴,包括贴棉、开纱、拨活、攒活、刺绣等环节。为表现色彩浓淡变化,专门生产有条带状渐变晕染色的凤尾纱,可以照着每个色块的明暗关系、浓淡方向去剪,称为“开纱”。接着衬上薄棉,包在相应形状的纸板上,即“硬拨”,再按照重叠关系粘贴,攒成精美的画面。最后花蕊、人物的眉眼等部分用刺绣来画龙点睛。

1949年后,补绣艺人大多进入了先后成立的挑、补、绣花生产合作社。李开泰、崔洁等老艺人,在继承宫廷补绣技艺的基础上,也不断丰富新的技法,使得补绣工艺更适合表现复杂的画面,制作了很多精品。如 2001年为北京雍和宫复制的大型挂轴《绿度母》,用数千块丝绸堆贴而成,融合新的硬拨技法,不仅神韵几可媲美原作,而且更加耐久。《昭陵六骏》《五牛图》《唐女马球图》《一团和气》《清明上河图》等新创作的大型作品,还多次在国际、国内展览和比赛中获奖并被当作国礼赠送和收藏。

雍和宫收藏的清代《绿度母》挂轴,用数千块丝绸堆贴而成,清末民初的荷花牡丹堆绫苫巾 相传是乾隆皇帝生母崇庆太后带领宫女制作的。

  • 编辑:刘瑞莹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