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里,规矩大老例儿多,这话一点也不掺假。
老天津人一辈子,最在意的就是“礼儿”和“面儿”,哪怕这家穷的揭不开锅了,出去接人待物时,规矩也不能少、不能忘,因为没规矩会更让人看不起。
人倒架子不倒,说的就是这意思。
天津人讲规矩,是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讲究个“话到礼到”,而且说话得“看人下菜碟儿,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这可不是“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意思,而是能够在待人接物时为人考量、投其所好,要是不知深浅胡说八道,就容易得罪人,一个小小的规矩里透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好比你身边儿一上岁数的大爷,正哆哆嗦嗦的过马路,甭管人家用不用搭把手儿,天津人至少嘴上会关照一句:“大爷您慢点”。
这不仅是一个礼数,更是一种教养。
你要是来一句:“这么大岁数自己出来多危险,您这儿女也孝顺的。”
虽是好心,可人家也不爱听不是?
天津人说话,还有个规矩,打小父母就嘱咐,就是见面必须打招呼,尤其是见着亲戚长辈,必须先开口喊人。
天津人见着长辈打招呼得说:“您早啊,吃了吗?”“您出去啊?”“您回来了?”
总得给对方抛出一个问题,让人家能舒舒服服的接茬。
再者进人家里之前,也得提前先打招呼,哪怕门是开着的。
敲门,声音太大了不行,容易打扰他人;太小了也不行,屋里人听不见。嘛时候屋里人应了,串门儿的才能进,绝不会撩帘儿就进。
这是天津人懂得体谅人、尊重人的表现。
天津人知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说话张口闭口都是“您”,求人帮忙讲究客气,俗话说“拜一拜不见外,礼多人不怪”,所以天津人的“劳驾”、“受累”这类客气话常挂在嘴边。
天津人尊重长辈,出门儿进门儿,落座儿起座儿,一定要让长辈先走或先坐;饭桌上,长辈不先动筷子,晚辈绝对不能动。回家必须得言语一声“妈/爸,我回来了!”。
迎面碰上老人,甭管官职大小、地位高低,都得给老人侧身让道。争座抢座、抢道占道的事儿,老天津人可干不出来。
没别的,就是因为干这种事儿,天津人觉得太栽面儿。
天津人不张扬,也不以貌取人,但特别看重一个人行为举止合不合规矩。
天津人讲究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坐那就抖腿、站那就倚门,这不是二流子就是老鸨子。
我以前就有驼背的毛病,以至于每次走道时都不敢和我妈并肩膀走,因为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就突然照着我后背来一撇子,然后喊一声:“把狗背挺起来!”
……
天津人不仅为人处世、行动坐卧讲究规矩,衣食住行也处处都有规矩。
尤其是入口的吃食更不能马虎。
吃煎饼果子就得自己带鸡蛋,夹得就得是馃子、馃箅儿,酱豆腐、面酱都得抹上几刷子。这点底线天津人一点也不含糊!
吃嘎巴菜,嘎巴必须得薄,卤子必须得稠,芝麻酱、酱豆腐汁、香菜一样也不能少。
喝茶就得正兴德、吃点心就得桂顺斋、酱货就得天宝楼、烤鸭子就得正阳春……
而且天津人不仅吃什么有规矩,吃的方式也有规矩,如果坏了规矩,再地道的美味也让你咽不下。
天津孩子打小就被大人教育“吃饭不能叭唧嘴”、“喝汤不能稀里呼噜出动静”、“夹菜不许过盘子的一半、不能在盘子里扒拉”、“筷子不能插在碗里”、“不能拿筷子指人”……
这一大堆规矩,日后都会是一个人的脸面。
天津人的好客也体现在规矩里。
比如说“酒要满,茶要虚”,就是说给人斟酒时,必须得给对方倒满了,才能体现盛情;斟茶就恰恰相反,绝对不能倒满,否则就是欺客了。
那茶杯端起来,热水洒一手,这不是欺负人这是什么?
主人不欺负客人,身为客人也得守规矩。
主人请客吃饭,吃请的讲究个“客随主便”。
让掏钱的人点第一个菜,后点菜的人不能超过这个标准,也就是说主人点的菜封顶,俗称“盖帽儿”,否则就是坏了规矩,有宰人之嫌。
话说回来,请客的人要是上来点个拍黄瓜,那就有点不够揍了……
天津人讲礼数重规矩,除了好面儿,更是为了维护感情。
还拿天津人碰面儿打招呼说事:
这头招呼一声:“吃了么您?”
那头应一句:“刚吃完,您这出去?”
“出去办点事,您忙着。”
“好嘞,您慢走。”
简单的一问一答,足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哪怕远离了以前的胡同街巷,只要听到一声:
“老没见了,您呐!”
“回见了您呐!”,
总透着一股亲热的劲儿,听了舒服。
天津人热情大方,串门儿没听说谁“耷拉爪儿”去的,不拎几斤水果,都没脸敲人家门,这是骨子里注入的规矩。
做饭的时候,到谁家借棵葱、拿头蒜都是常有的事。找邻居借个碗儿,可不能空着送回去,一定得装上些自个家的食物,这叫“有借有还”。
筒子楼、胡同的邻居间互相借东西再正常不过
不过,有一样东西是不能借的,那就是刀,这玩意在家主凶,拿别人刀出去办坏事,主家最后说不清;还有一样东西,借了之后不用还,那就是熬药的砂锅,您要真还了,可别怪人家掉脸儿,那可犯了大忌讳。
在网上总有人说,天津人瞧不起外地人,嘴上一口一个“老坦儿”的叫着。其实这是种误解,天津人口中的“老坦儿”,绝对不是对外地人的讽刺,而是对不懂规矩的人的讽刺。
出去做客翻腾人家冰箱、吃请专点贵的、吃菜净挑自己爱吃的……你就是祖宗十八代纯种天津人,也脱不开老坦儿这个帽子。
我一直觉得,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主要的就是要看这个城市的人是否遵守规矩。如果大伙都在同一套规则下“玩游戏”,那这个游戏就能一直玩玩下去。
人家都玩好好的,你非得扬沙子,那你肯定是最不受欢迎的那个。
天津人懂规矩、守规矩,正是这些规矩,把守信、正直、谦让和情义,融进了天津人的血液里,塑造出了天津人独特的气质。
规矩在,天津人的“魂儿”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