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朝阳区获得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朝阳区适应首都特征、体现首善标准,坚持“文化为魂”“文化兴区”的区域发展战略,抓住区域优势和发展机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创建工作,加大创新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努力使创建工作利民惠民,全面完成了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2013年11月,朝阳区成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区覆盖
要想满足区域群众文化需求,必须首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问题。朝阳区紧抓奥运、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重大机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创新,统筹调整布局,织就了一张普惠全区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为建立稳定的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朝阳区设立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设立宣传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有力地推进了朝阳区公共文化建设。
在文化配送上,朝阳区率先探索出了“以需定供”文化配送服务模式。统筹成立了图书配送中心,根据需求和计划,向全区街乡(社区)图书馆,以及学校、工地等地定期或不定期地配送;设立基层文化辅导中心,以提供菜单式文化服务配送为途径,年均完成300余课时基层文化辅导。
在以科技助推文化发展上,朝阳区率先推出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了北京市首个数字文化社区,实现了文化资源内容、传载管道、接受环境的全面创新。建成北京第一家“数字文化社区”——潘家园社区图书馆,使百姓能够就近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上,朝阳区探索建立了符合区域特征的四级网络,即文图系列区级——地区级——街乡级——社区(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了区级文化馆、区级图书馆、地区级文化中心、街乡文化中心、街乡图书馆、社区(村)文化室、文化广场、露天剧场等,截止到2013年底,朝阳区已建成区级设施5个,街乡文化中心43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480余个,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区覆盖。除区级文化资源,朝阳区还拥有17家驻区艺术院团(校)、54家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和36家影剧院等市级、国家级文化资源,可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群众文化活动色彩纷呈
朝阳区在提升“硬实力”——文化服务设施的同时,重视“软实力”的同步跟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形成了“专业人才领军、基层干部统筹、群众队伍支撑”的大文化队伍和多层次、多元化的贯穿全年的文化品牌活动。
“朝阳艺术团”就是朝阳区文化队伍建设的典型,它吸纳了包括中央民族乐团、中国煤矿文工团等国有院团、民营团体、业余团队等81家单位,李光羲、金铁霖等45位专家加入。以艺术团成立为契机,朝阳区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专家库,又建立了文化团队库、演员库和作品库,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
基层文化干部、群众文化队伍遍布全区。朝阳区选聘文化指导员、文化中心管理员、电影放映员、图书管理员,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庞大的文体队伍离不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活动平台。朝阳区通过“核心价值引领+市场机制运作=满足群众需求”的机制创新,不断培育和激发文化品牌的活力与生机,打造出一批广受欢迎的文化品牌活动,如“社区一家亲”,使群众享受到了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质量更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各街乡以争创“一街(乡)一品、一社区(村)一特”为抓手,形成了一批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活动方面,朝阳区在全区上下持续举办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俗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核心的品牌项目“东岳书院”,复原了已中断160余年的“清代日坛祭日典仪”,并在香港举办“稀世奇珍贺岁全盒展”和“五味纷陈——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老物件展,进一步提升了朝阳文化影响力。
作为北京的国际窗口区域,朝阳文化尤具国际特色,时尚化、国际范成朝阳文化活动的重要标签。朝阳区持续举办了“朝阳流行音乐周”“大学生戏剧节”“新年音乐会”等时尚文化活动,以及“798艺术区”“9剧场”等国内外交流活动,使朝阳成为现代艺术的创生地和时尚文化的引领者。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孕育现代文化的土壤。朝阳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地区文物保护工作水平逐年提升,高水准地完成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形成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和社会氛围。
做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保护。多年来,朝阳区努力做好现有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拓宽文物保护投资渠道,加强对我区100余处文物的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广泛吸纳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积极探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加强非遗保护,孕育现代文化。朝阳区积极筹建朝阳区非遗保护中心,加强“北京灯彩”“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等基地建设,恢复日坛祭祀活动。对区域河流等具有重要历史、科学、文化内涵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调查;利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通过制定促进民营博物发展的办法及扶持机制,大力支持区内民办博物馆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博物馆落户朝阳,有效增强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数读朝阳文化建设成就
目前,朝阳区现有区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3个、地区级文化中心7个、街乡文化中心43个、社区(村)文化室480余个,益民书屋244家。
全区有博物馆55家,文化广场194个,“朝阳城市书屋”14家,社区流动美术馆57家,农村数字电影固定影厅实现全覆盖,“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
全区有群众队伍3144支,参与人数7.3万人,实现全区43个街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