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城角旧貌之二

  • 2019-11-09 21:51:37
  • 津沽记忆博物馆

从南马路开始,与南马路平行略偏于南的一条小街,是太平庄。它与西南角衔接的地方六十年前叫估物市场,顾名思义这里是卖估物的。估物的主要内容是一般中等家庭中替下来的摆设,而以木器家具为主,如木床、桌椅、条案、八仙桌、太师椅、茶几之类。这里的店铺差不多都是一间门面,后边带有退身,门面就是商店,杂陈着不成套的旧木家具,退身就住着家小。老板常常外出收购旧物,老板娘就边料理家务边照料门市。有的老板会木工手艺,就利用旧木料修修改改制成一些简便平民适用的家具出售,如碗橱、小柜、板凳、马扎等涂上油漆,很受群众欢迎。如家具小店对面(现在已拆成三马路地铁车站)迤南,也是一间间的前店后家,但经营的不是旧家具,而是旧门窗和建筑房屋用的旧木料,估物商店的性质变成了木工作坊。

再往西,就是目前天津商场所占地面一带,小店铺经营的内容又有了变化,一家挨一家,都是卖木料板材木方子的。再往西,就是现在广开中街东头,那时叫东坑沿,就在街道边上,架起架子拉大锯,把原木加工成木板、方子、成了没有院墙的木材加工厂。每天这里都熙熙攘攘,有买的,也有卖的,比起城东北角的估衣街,锅店街自不相同,比起如今的豪华商厦更不可同日而语。

从卖旧木家具的地方向南,现在有一条街是全国闻名的天津市旅游景点之一的服装街,解放后曾一度起名叫广开一纬路。六十多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子呢?这一带是贫民窟,很少有正式的房屋,都是些互不依靠凑活搭盖的简陋小屋。从这里发源了一条名是赤龙河的小水沟,蜿蜒向东南方向流去,人们把生活泔水粪尿倒在宽不过四尺深不及三尺的河沟内,为了行走方便,河面上横七竖八地搭着几块棺材板,就是桥了。最大的桥就是河沟拐弯的去处—菜桥子,这个名字一直沿留到服装街建成,名不符实的菜桥子桥板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被掀去。生活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五行八作、卖吃食的、叫卖耍货的、医卜星相......干什么的都有,概括起来说全是贫苦之人,凡是穷人生活需要的行当应有尽有。如今,漂亮的男士女士们潇洒地遛在服装街的花砖路上,可曾想得到相当曾祖一辈的人们日日夜夜就生活在这臭气薰天,蚊蝇碰鼻的赤龙河畔。赤龙河从这里经菜桥子向南流,经过杨家大桥、宁家大桥、炮台庄、万德庄与墙子河相汇,又通向六里台排污河。(现在已填平修成柏油马路)。

再往西,是电车公司和电车公司红房子,这是帝国主义分子经济侵略中国,在天津留下的痕迹。“电车公司”是与刚才说的木工作坊衔接的。红房子是电车工人的简陋宿舍,地势低洼,下雨夭雨水进屋,现在一部分翻盖成大楼,一部分拆掉,修成宽广的柏油马路。沿着电车公司再向南下去,不属广开地面,而属南开,现在的四马路因有南开中学在此,彼时叫学堂大街,是一条比较安静的街道。

再往西,现在的五马路,从前广仁堂建在这条街上,往南去就是东坑沿。“坑”是帝国主义分子留给中国人民的痛苦痕迹,臭坑后改名蓄水池,现在的南开公园,臭坑呈椭园形,四周街道都叫坑沿。东坑沿就靠近了刚才说的拉大锯的地方。西坑沿有许多就地摆摊卖东西的,卖的东西有布头(不象现在几尺一块的布头,只是成衣铺的下脚料,大小刚刚够打补绽补袜子用)、有卖鞋底布底轮带底的、有钉铁、麻绳、还有喝破烂收购来的旧布用臭浆子打鞋夹子的......。随着发展,摆摊的人们顺着坑沿搭起小屋,几度维修,小屋成了小平房,装修了门脸,坑沿形成了街道,就是现在的广开大街。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