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方言:嚼裹儿

  • 2019-11-14 22:06:31
  • 老庄呔儿语聊吧

“嚼裹儿”这个词儿,在北京及京东一带很流行。在唐山,老人儿们提到饭食还在用“嚼裹儿”称之,今天的年轻人都不大说了。

“嚼裹儿”,从字面儿上分析,“嚼”指吃的,“裹”指穿的,“嚼裹儿”就是吃穿用度的意思。有的地方也说成“嚼谷”,“谷”是“箍”的谐音,指裹身的衣服。“嚼裹儿”(嚼谷)也泛指日常开销。有研究者认为,“嚼裹”原为“搅裹”。“搅、裹”二字均为上声,二者连读,前者变为阳平,因此实际读音为“jiáoɡuǒ”。又因后字轻读近乎去声,故或写作同音借字“过”。(见张美兰《“嚼裹(过)”一词探源》)《红楼梦》在第五十九回中就用到了“搅过”一词:“那婆子听如此说,自不舍得出去,便又泪流满面,央告袭人等说:‘好容易我进来了,况且我是寡妇,家里没人,正好一心无挂的在里头服侍姑娘们。姑娘们也便宜,我家里也省些搅过。我这一去,又要去自己生火过活,将来不免又没了过活。’”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1982年版注:“搅(jiáo)过——这里义同嚼用,即日常的吃穿用度。”1996年版改为:“搅(jiáo)过——即日常的吃穿用度。”其根据是“搅”通“绞”,有缠绕串联的意思;“裹”是包裹的意思。旧时的钱币都是需要串联和包裹的,因此,“搅” 和“裹”自然与钱币发生关系,“搅裹”也就有了开销用度的意思。

《红楼梦》中的“jiáoɡuo”一词,庚辰本原为“较过”,“搅过”的写法是校注者后改的。甲辰本中没有那句话,也许是校注者擅自删除。梦稿本作“缴过”,其余各本作“交过”,就是没有那个版本上是“嚼裹”。有红学家大胆猜度,《红楼梦(石头记)》所有抄本的这个词的写法都是错笔(只谐了这个词的音,没有抄正确),要么就是因不明其意而妄改,并且大部分是以讹传讹。这个词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嚼裹”。曹雪芹的原笔也应该是“嚼裹”。查《汉语词典》有“嚼裹儿”一词,其注释为:“〈方〉指生活费用:辛苦一年,挣的钱刚够嚼裹儿。也说缴裹儿(jiǎo ɡuor)。”这与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对于“jiáoɡuo”的写法,自有语言学家们去探究。事实上,人们用得最多的还是“嚼裹”。唐山话“儿化”偏重,“嚼裹”也多读成“嚼裹儿”。过去,人们的生活多不富裕,吃饭穿衣成为人们为之奋斗的首要任务,那时大多数人的愿望就是能保障一家人的温饱,因而人们把出去工作称为“奔嚼裹儿” 或“奔嚼谷儿”。这样,日常的吃穿用度成了该词的基本含义。可见,从字面上看,写作“嚼裹儿”更符合该词所要表达的意思。

“民以食为天”,处于贫困生活中的人更看重的是“吃”,这也正是唐山人见面总会问“吃了吗”的原因。后来“嚼裹儿”一词,就专指吃食。例如:“今天中午吃啥嚼裹儿呀?”“今儿个过节,家家都吃好嚼裹儿。”这里说的“嚼裹儿”指的就是饭菜。这个意思,有人直接写成“嚼灌儿”,例如:“他头也不抬地说道:‘嗯哼,好吃好吃。这嚼灌儿比老太爷,嗯老老太爷,嗯老老老太爷嗯吃得好多了。’”(施文亚《清平草》第五十节)”“嚼”指吃的,“灌”指喝的,“嚼灌儿”就是吃喝儿。有意思的是,唐山人评价饭菜的质量,常用“软”“硬”来形容,饭菜好就是“嚼裹儿硬”,饭菜差就是“嚼裹儿软”。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