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方言:打榧子

  • 2019-11-14 22:34:00
  • 老庄呔儿语聊吧

“打榧子”这一词语,三十年前听说过,近些年来没人在用这个词语了,但它确实在唐山话中存在着。“打榧子”是一种手指动作,即用拇指与中指用力相捻而发出清脆响声的动作,就是现在常说的“打响指”。

“打响指”为什么叫“打榧子”呢?这就需要先了解一下“榧子”为何物。榧子,又称香榧、赤果、玉山果、玉榧、野极子等,是一种红豆杉科植物的种子,其果实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裹,大小如枣,核如橄榄,两头尖,呈椭圆形,成熟后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实为黄白色,富含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气,很能诱人食欲。平常食用的时候,将手指捏住榧子的外壳,稍加挤压,“啪”得一响“仁儿”会破壳儿而出,很像只手剥花生。用手捻挤榧子的动作类似“打响指”,因而用“打榧子”来形容“打响指”还是很形象的。这大概是“打榧子”的由来吧。

文学名著中也有关于“打榧子”的描写:

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宝玉见他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说什么?”黛玉道:“我没说什么。”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妇人猜做那个唱的送他的,夺了放在袖子里,说道:“你还不变心哩!奴与你的簪儿那里去了?”西门庆道:“你那根簪子,前日因酒醉,跌下马来,把帽子落了,头发散开,寻时就不见了。”妇人将手向西门庆脸边弹个响榧子,道“哥哥儿,你醉的眼恁花了,哄三岁孩儿也不信!”(《金瓶梅》)

贾宝玉说“给你个榧子吃”,就是在林黛玉面前“打榧子”;潘金莲“向西门庆脸边弹个响榧子”,“弹榧子”就是“打榧子”。可见,“打榧子”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老辈儿人的传统观念认为,“打榧子”是一种轻佻的动作,对别人“打榧子”,多含有戏谑、挑逗之意,如贾宝玉、潘金莲“打榧子”确含此意。老辈儿人听不惯年轻人吹口哨,说是“不正经”;老辈儿人也看不惯年轻人“打榧子”,认为“氓气”(流氓习气)。这只是老辈儿人的极端看法。“打榧子”这种动作,表达的含意是很丰富的。如显示比别人能耐时,常在同伴面前打个“榧子”;对别人不屑,也常用“打榧子”表达;显示自信时也用“打榧子”示人等等。有时,人们“打榧子”完全是出于好玩儿,出于习惯。这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香榧多生长在南方,如福建、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北方很鲜见抑或是没有。笔者至今也没见过“榧子”是什么样。在唐山流传“打榧子”一词,可能与几百年前南方向北方大批移民有关。这样说来,在唐山话中“打榧子”也应该是个“外来词”。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