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呀儿呦”的“唱”当然就是歌唱,“呀儿呦”则是民间小调歌词里的虚词,相当于“呼儿嗨”之类。“唱呀儿呦”指的就是哼小曲儿、唱小调儿的意思。方言里的“唱呀儿呦”,是把“呀儿呦”比喻成小曲儿、小调儿的代名词。因此,说到“唱呀儿呦”其实并非真的哼小调儿、唱小曲儿,而是表现“唱呀儿呦”者的某种行为或情态,表达的是看他人热闹、笑话儿的意思,多含有幸灾乐祸的意味。比如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坐山观虎斗,他人遇到困难时,不但不出手相助反而说风凉话等,都是“唱呀儿呦”的行为。
“唱呀儿呦”的事例在文学作品中是常见的。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赤壁大战前夕,用反间计蒙骗曹操,让多疑的曹操糊里糊涂地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当曹操事后后悔的时候,而周瑜正在对岸“唱呀儿呦”。《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写,凤姐将尤二姐骗到大观园,表面上亲亲热热,以姐妹相称,暗地里却“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贾琏的妾秋桐对尤二姐百般欺凌,凤姐不但不加管束,反而暗中怂恿。当秋桐辱骂尤二姐时,“凤姐听了暗乐”,凤姐其实就是在“唱呀儿呦”。现实社会中,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普通百姓,也不乏“唱呀儿呦”的事例。例如:国际警察美国,为了实施其亚太战略再平衡的策略,为了实现遏制中国的目的,极力鼓动支持日本、菲律宾及越南等国,在东海、南海闹事,不断挑起与中国的纠纷或争端,而它则在大洋彼岸“唱呀儿呦”。又如:由于某人的挑拨离间,张三李四产生矛盾,以致大打出手。二人要找某人对质,却找不到踪影。有人出来劝说:“你俩别打了,找他有啥用?你们打得越厉害他越高兴,他不定在哪儿唱呀儿呦呢!”
一般对于唐山人说来,“唱呀儿呦”的行为多表示幸灾乐祸,“唱呀儿呦”的人常被人看作是心术不正、品行不端的小人。实际上,“唱呀儿呦”还含有另外一层意思,即表达舒适、悠闲、满足的心情。例如,在战争年代,好多人的理想是有个和平安定的环境,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因而,“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儿”,能成个自给自足的殷实人家就“唱呀儿呦”了。这里的“唱呀儿呦”,表现出的就是安于现状的满足心理。又如,遭遇大灾,人们普遍情绪沮丧,有人却说:“大灾之年,还能混上吃喝,能填饱肚子,你就唱呀儿呦吧!”这同样表达的是乐观满足的心情。“唱呀儿呦”还能表达轻松的意思。例如:同样的任务,别人还在手忙脚乱地干着时,他早在一边唱呀儿呦了。
当然,怀着阴暗心理“唱呀儿呦”的行为是应该唾弃的,而带着自满自足的心理,盲目乐观地“唱呀儿呦”,也是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