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系列——西槐村回族武学

  • 2019-11-23 15:36:45
  • 雄州文化艺术

雄县西槐村回族武学以八极拳和回回快跤为保留套路动作,包括八极拳大架、小架、八面劈风铲、追风十三棍、六合枪、回回快跤、六大开、穆民八式、铁砂掌、铁臂功、养生软架等套路动作。

回回快跤有四脚蹦子、长腰崴、撩钩、坡脚、大、小棒子、跪腿、叨钩、披肩、直別、手别。

桩功有怀中抱月、四平架、鹰嘴、蛤蟆叉、贴面、望月等。

量训练器械包括百斤春秋刀、六十至八十斤石礅子系列、十至四十斤石锁系列、八极功力球、掌板、搂桩,摔跤专用器械大棒子、小棒子、沙袋、天秤、地秤、高拉杠铃、卧推杠铃等。

回族武学起源于伊斯兰教,回教进入中国后,于明朝永乐年间扎根于雄县西槐村,距今已有 700 多年历史。明代初年燕王朱棣麾下回族武将宛明山解甲归田定居西槐后,组织村民习武强身,为西槐回族武术之始。中间历经多代传承,有“宛大肚子”、马玉成、马玉刚等人。至清光绪年间,马红模力大无穷,曾大败皇城武功高强名士,并与本村汉族武术世家睦邻沟通,相互切磋技艺,较好地扩大了回族武学的影响。张树田在战争年代将器械用油布包裹埋藏于菜窖,使得一些珍贵的武学器械得以保存至今。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张树田指导张占涛、张占通、邓永才等 8 人习练回族武术。目前,西槐回族武术主要是张占涛等 3 人传承发扬,已收徒约 50 人,年龄自 7-35 岁不等。西槐村现保存有石礅、石锁,据传有三四百年历史;绿营枪、葫芦枪、花枪、透甲锥、钩镰枪、虎头叉等据传为清朝中叶乃至更早时期所造。

2018年,武术(西槐村回族武学)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编辑:万玉航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