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所思 | 传承人程苗欣

  • 2019-11-25 22:55:17
  • 不言堂

缂丝又称“刻丝”,被誉为雕刻的丝绸。定州缂丝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史上享有崇高的美誉。作为丝织文化的活化石,其独特的织造技法是手工时代极致的体现。

被列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十大镇宫之宝”的缂丝名作《梅花寒雀图》是宋代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也是其作者宋代缂丝工艺名家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佳品。提起定州缂丝,就绕不开《梅花寒雀图》。

年过四十的程苗欣从小喜欢缂丝,是村里有名的刺绣能手,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小在老人们缂丝技艺的耳濡目染下,程苗欣深深地爱上了这门工艺,励志要将缂丝搞出个名堂。面对缂丝织造繁多复杂的工序,程苗欣迎难而上,不断磨练技术。

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

缂丝的织造技法为:结、掼、勾、戗、绕、盘梭、子母经、押样梭、押帘梭、芦菲片、笃门闩、削梭、木梳戗、包心戗、凤尾戗等,技法众多。但无论做什么缂丝品,结、掼、勾、戗这四个基本技法是绝对不可少的。

为了学好技术,程苗欣两次前往苏州学习缂丝技艺,终于熟练掌握了缂丝的真谛。

为了证明自己的技艺,程苗欣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终于仿制成了《梅花寒雀图》。“《梅花寒雀图》是定州缂丝的象征,我用这幅作品作为我技艺成熟的奠基。”程苗欣说。

从初学刺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青春年少到华发丛生。程苗欣,这位年近五旬的缂丝艺人,制作缂丝时沉静大气,聊起作品时热切兴奋。从她热切的眼神中,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她对于缂丝那份深沉的热爱。

随着程苗欣的缂丝技艺不断精湛,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2017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河北之夜”主题活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知名跨国公司领袖及著名专家学者等300余名境外嘉宾出席活动。定州缂丝传承人程苗欣现场为嘉宾展示了缂丝织造技艺,吸引了众多嘉宾们的目光。

周边许多村民也纷纷前来学艺。然而,由于缂丝织造工序繁多复杂,学习过程枯燥单一,许多人连基本功都不能掌握就放弃了。所幸,程苗欣的女儿郭菲已经全部掌握了缂丝技艺。“她学了四五年,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坐不住,但真正投入进去,也慢慢喜欢上这门艺术。”程苗欣说道。

为了更好地传承缂丝技艺,近年来,程苗欣积极参与挖掘、研究、传承已经失传的本土缂丝制造技艺。对于传承问题,程苗欣并不担心,她说:“现在国家特别重视传统文化,我们还成立了妇女织绣合作社,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习、传承缂丝技艺。

到时候,只要有人来学,我会把所有技艺都教给大家,让定州缂丝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更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在程苗欣建立的定州缂丝教习所学习的年轻姑娘已经有五六人,她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缂丝技术。“她们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只有能够仿制《梅花寒雀图》才是真正出师了。”程苗欣说。

一幅国宝传千年。定州缂丝传承人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延续着缂丝技术的发展和传承之路。

  • 编辑:万玉航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