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地道北京人,就看您怎么喝茶?

  • 2020-02-25 18:29:45
  • 北京旅游网综合

每个地方喝茶都有每个地方的讲究,北京人喝茶的历史悠久,规矩和讲究自然少不了,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对花茶情有独钟

要说为什么北京人就爱喝着花茶呢?其实是因为北京的水,碱味儿大,用这花茶来遮这个水的碱味儿,久而久之,北京人就养成了喝茉莉花茶的习惯!

听老人讲,以前最贵的花茶,一块钱一两,一般人喝两毛钱、三毛钱一两的。可您想喝点好的,但又觉得贵,就会买茶叶店剩下的碎末,也就是常说的茉莉高碎。

茉莉高碎还有个好玩的名字叫:“随壶净”,喝这高碎,一边喝一边倒,这沫子也就跟着倒了出来,不存在还剩下什么茶叶根儿一说了, 嘿,壶也就干净了,讲究这茶水的味道,就不会纠结这茶叶的形态,绝对是北京人的性格。

茶具的讲究

喜欢单用茶杯,就那种带盖儿的瓷茶杯,您家肯定也有!茶叶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满。把瓷杯里的茶叶用少许热水闷泡好,茶香就浓了。再有的就是,家里沏茶就用茶壶,一般都放在茶盘子里,上面配置茶杯,茶叶罐、还有盖碗、这盖碗多是给老人和家里的客人用的。您要用盖碗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

而平时自己喝,就没有那么多讲究,把儿缸子家家都有,放茶叶也没有那么多忌讳,大把大把的放,一定要从早能大喝到下午,这茶也淡不了。

北京人钟爱小茶壶(紫砂壶),什么样儿的都有,最喜欢手里捧着泥壶,边聊天,边玩着边喝,就好像,这泥壶沏茶能喝出个与众不同, 这茶能养壶,壶内不能干,也不用刷,每次用水涮涮就成了,当然,这茶壶就您自个儿专属,不外借!

续水的讲究

如果用茶壶沏茶续水,您必须侧一下身,把壶拿起来,一只手拿壶,另一只手扶着壶盖慢慢地续。续水后把茶壶放到桌子上,切忌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壶嘴对客人那是骂人那。端茶不得胳膊对着别人,敬完茶后别马上转身儿,而是要往后退三步才能转身,否则就是将屁股给别人看,这可不敬。

更不能不用茶壶而用水壶或暖瓶直接往壶里倒,这是对客人不友好,看不起客人的表示。当着人的面儿切忌不要往地上泼茶水,往地上泼茶水等于轰客人走,这比骂客人还让客人难堪。

品茶的讲究:“凤凰三点头”

话说,当年乾隆爷,微服私访,带着和珅当进一间茶馆里喝茶。茶馆老板就亲自招呼二位入座,为其斟茶,茶馆老板左手拎起茶盅盖,右手拿起长嘴茶壶对准茶杯,一连三洒,势如青龙吐水。茶杯里正好浅浅一杯,茶杯外没有滴水溅出,茶艺精湛,不多不少正巧洒了三下,乾隆爷询问,老板说:“客官,这叫‘凤凰三点头’。 ”乾隆皇帝一听十分高兴。也让和珅坐下一起喝茶,这让和珅很为难。 喝不是,不喝也不是,不喝是抗旨,喝了又要先磕头谢恩,要跪下来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怕暴露身份。和珅毕竟是个聪明人,他连忙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做成屈膝的姿势,朝着乾隆皇帝的方向用手指在桌子上叩了几下,以“叩手”来代替“叩首”表示已磕头谢恩,从此这叩茶,就由此而来了。

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在北京有句老话儿叫“茶满人欺”,其实就是倒茶您要七分满,既有科学上的道理,又有文化上的内涵。“凡事适可而止,不必苛求圆满,留一点自由的空间,营造宽容的环境,于人于己,都可周转回旋,不至于毫无退路。” 这也是做人之道、处事之道。

喝茶的地界

如今留下的仅有张一元、吴裕泰、启元等几家著名的茶庄,那几年马连道茶叶城的崛起给不少老茶庄很大的冲击,不过老百姓选择茶叶的途径也多了也是好事。

真正的老北京人嘬一壶茶。女人们坐门前唠家常,大老爷们儿围一圈儿打牌下棋,手边都把个紫砂壶或搪瓷缸子。北京人爱喝茶,尤其好花茶这一口儿。讲究的,去张一元吴裕泰买上好花茶,用紫砂壶泡。没讲究的,用把儿缸子,沏点儿"高碎"。要的就是花香浓郁的味儿,端起缸子嘬一口,香一天!

  • 编辑:罗薇1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