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通州 | 四道工序一把笤帚,“扫”开云雾见月明

  • 2020-04-26 18:05:46
  • 通州八大游

《隋书·五行志上》有云:金作扫帚玉作把,浄扫殿屋迎西家。《云山杂记》也曾记载,唐代王维,平生喜欢洁净,“地不容浮尘”,身边经常备有十多把精制小笞帚,以“净君”自况。生活中,每家每户都离不开笤帚,手工笤帚不仅是我国传统手编工艺的一种,也是我国众多艺术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它的艺术形式更加立体,结构和设计都独具美学艺术。

在2018年“北京礼物”竞赛上,通州旅游企业北京聚牧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出品的一把手工笤帚获得了铜奖。这也让很多人开始对手工笤帚感到好奇,这么一把小小的笤帚是怎么编织出来的呢?今天咱们就请聚牧源的理事长许月,为您解开这个谜底!

想要制作一把手工笤帚,基本需要4个步骤:

1、选料:高粱长纤维、原杆、彩线。根据所扎的图样选择所需材料的品质、长度、数量。

2、浸泡: 将原材料用水浸泡半个小时(彩线除外)。

3、捆扎:不同的图样捆扎部位的先后顺序不一样,捆扎方式都大同小异。例如:锅刷,先将高粱长纤维束成一束,用彩线捆扎紧实;四周均匀的分布一层原杆,用彩线捆扎固定;捆扎方式:彩线先从外层缠绕三圈,再绕进原杆皮内层缠绕三圈,如此方法,切断彩线后将不会脱线。根据手把的长度,以手指宽度为间隙进行缠绕即可。中间可加入编织花样。

4、修形:编织捆扎完毕后,根据手把的长度,将尾部多余的材料用壁纸刀裁削掉即可。注意:裁削的切斜度以四周低,中间高为准,这样削出来的手把比较美观实用。

如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研究,笤帚花样、色彩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各自的特色还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比如:花五指,像纤细的手指一样;燕翅,像燕子的翅膀一样;弯把,像弯弯的月亮等等。家居系列有灯饰、相框、杯垫、笔筒等。

当然,作为一种手编传统的技艺,手工笤帚的款式和样式虽然在不断的更新,但其实用性却没有因此减退。在聚牧源内,按摩捶、花五指、刀扫等手工扫帚,都还具备着超强的实用功能。

按摩捶:用于轻捶按摩使用,采用长纤维编织绑扎成圆形锤子造型,质地柔韧,轻捶以到达舒缓按摩的功效。长纤维捆扎成长杆状,五彩丝线编织成“幸福”“健康”等字样,配以彩色丝线吊坠,色彩艳丽、美观大方。

花五指:最初的款式为贴指,简单绑扎成束,花五指由贴指演变而来,每小束用纤维杆及彩线绑扎而成,五个一起,像漂亮的五个手指一起。这个款式给人以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印象。

刀扫:形似一把刀,名字由此而来。此产品设计来源于市面的床扫,纤维呈刀装展开,握杆呈轻弧形,五彩丝线交错绑扎,具有一种古典美,同时实用功能强,打扫不起静电。

茶道:是传统茶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完美的结合,同时又兼具实用性,松散的纤维能扫除废弃茶叶及茶水,细长的杆身便于手握,同时五彩丝线绑扎出不一样的花纹及字体,美观、实用二者合一,是茶桌文化上的一道风景线。

弯把:纤维苗呈扇形展开,清洁面更广。弯把的设计符合人体手握的弧度,方便省力气,更能个多角度的打扫清洁。

传统手编工艺类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民族印记之一。随着时代步伐的发展,会手编的人越来越少,手工笤帚同样也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状态。为了将这一传统手工艺继续弘扬下去,聚牧源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笤帚的新品开发以及技能培训,创新思路,不仅仅刨制笤帚及相关制品,还正在努力向工艺品方向发展探索,希望更多人掌握这一手编工艺,将手工笤帚的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 编辑:万玉航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