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所思 | 传承人牛世民

  • 2020-06-11 18:00:17
  • 河北文化旅游

牛世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极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爱好剪纸,30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剪纸制作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还创新开发出“革剪”“叶剪”“布剪”“羽剪”等多个剪纸衍生品种。

剪纸,因取材方便、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仅河北省就有蔚县剪纸、无极剪纸等多项省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石家庄无极县的农民牛世民不仅是一位剪纸爱好者,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牛世民自幼与剪纸结缘,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务农之余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剪纸艺术的故事。

在牛世民的叶剪创作中,他虽然在使用材料上致力于创新,但还是不忘传统,例如,他钟情于柿子树的叶,因为想把“事事如意”的祝福悄悄传达出去;他喜欢滴水观音的叶子,除了叶片较大便于创作,更是契合了老百姓习惯拜观音赐福的期望。因为立足于一片叶的空间,因为感恩于叶子的泥土芬芳,牛世民老师的创作总是极富乡土生活气息。一个蝈蝈与白菜叶的完美统一,一只鸣蝉与树叶的琴瑟和鸣,一个螳螂与叶的舞蹈……因为他从村庄起步,因为他面对着众多的百姓,在内容的创作上,不仅保留着贴近百姓的“福禄寿”主题的传统作品,也有回馈社会的公益作品——《我种菜你尝鲜》、《贤孙孝女》、《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等宣传邻里互助、家庭孝道,倡议拼搏奋斗的作品在“善行河北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获奖。十九大以来,牛世民更是将自己对社会的感恩之情注入进自己的作品中,他的《核心价值观长卷》紧跟时代潮流,入选第六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中国梦.冬奥情”全国剪纸艺术精品展。

“将思想融入创作,才是有灵魂的作品,才能提升创作的境界。”这是牛世民2016年11月4日到12月2日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时,最大的收获与感触。

他到天津美院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研修班”,报到时按照学院的要求带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猫趣》——他满意于自己作品做工的细致,他满意于自己作品中那只猫的惟妙惟肖。但是学院的教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让大家把最棒的作品带来,就是期望在结业的时候,各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下比较,本次学习重在让大家开眼界、拓思路,力争在融合与创新上求进步。

就是牛世民在天津美院学习时,大学生们在雾霾天里为校园里的雕像戴上了口罩的这件事让他深深受到了触动:原来雕塑在大学生的眼中就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有生命的人,也需要戴上口罩。他立刻想到了自己那只猫,那我的猫能不能戴上口罩呢?它也能拥有点思想吗?当他看到一棵在雾霾中枯死的小树时,他一下子有了新的创作思路,树叶的干枯并不是因为虫子的叮咬,而是因为日益严重的雾霾、酸雨而导致的。于是,以猫为主题第二幅作品诞生了——《谁把树叶给吃了》:一枚枯黄的树叶,树叶上剪刻出来的是一条生动而细致的虫子,一只剪纸创作的猫就这样紧盯着树叶,提出了疑问:谁把树叶给吃了?牛老师用属于自己的剪纸艺术,用不一样的视角呼吁大家关注生态平衡,他说我也通过给猫“戴口罩”的方式创意了自己的作品,只不过“戴口罩”方式不同罢了。

牛世民,以刀剪为笔,尽情舞墨剪纸世界。在他眼中,剪纸是日常,是他的生活,是他的工作,是习以为常的陪伴和守候。在他的眼中,剪纸又是职责,是他的担当,是他的梦想,是坚定不移的推广和传承。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