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技艺、毛猴、正筋术各有千秋,你更喜欢哪个呢

  • 2020-06-18 15:45:49
  • 文化京西

1、结绳技艺

结绳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手工制作,缠绕相间有一种别样之美。中国结绳文化历史深远,“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唐宋时期,结绳成为一种装饰艺术,明清时期,人们给结命名,又为结绳的装饰艺术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结必有意,一根绳子可以编制的那么精美,源于东方文化。结代表了东方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向心聚能,祈福吉祥,此为仁;一线贯穿,有始有终,说一不二,不忘初心,此为义;

传统结绳技艺是以结文化为核心,绳只是载体。工艺讲究“三分编,七分调”,不同款式的流程和方法都会不一样,但是都需要用到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巧。

非遗传承人陈信先生,于2013年创办“结绳记”文化品牌,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致力于中国经典结绳艺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裴氏正筋术

裴氏正筋疗法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由北京潭柘寺疯魔和尚(法号因亮)所传。因亮和尚精通武功和医道,尤其擅长‘易经筋’绝技。他悬壶济世几十年,治好了无数平民百姓且分文不取。疯魔和尚常年修炼易经筋绝技,通晓全身筋道,肌理,骨骼,经络。治病手到病除而且通常只用手法,少用草药针灸效果非凡。他常年在京西潭柘寺、戒台寺、军庄、房山马鞍山一带,海淀大觉寺,北安河地区行医救人,受到当地老百姓的 广泛热爱和敬仰。

裴氏正筋疗法结合《易筋经》心法,集中医伤科、武术、气功,祖传的易筋术,形成现在的正筋疗法。

裴氏正筋疗法施术之时讲究理气活血、正骨合筋、开筋槽,合骨缝,打通人体经络,气血,气血通则百病自消。筋连骨,骨连筋。筋出槽,错骨缝。错骨缝,筋出槽。摸其筋,求其骨。摸其骨,求其筋。上病之病不在上,下病之病不在下。查其症,寻其根,复其平,求其正。手法上点按揉抻、抓捏搓拱、阿是取穴、拨筋震经、稳筋定穴、 一拨震三经,一稳定三穴 ,有捋髯扶城之式(基本除患姿势),布兵点将之能(各式手法消除疾患)。有搓麻捻绳之力,力透骨肉之势。饿治百病,法随心出,手到病除,通透痛快。

3、“毛猴”制作

传说清朝京城一家中药铺里,小伙计挨了账房先生的骂,正委屈着,突然心中一动,就用蝉蜕等药材粘了个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师兄们看了都说像极了,小伙计觉得出了一口气。再后来,中药铺老板从中看出"生意"来,把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等几味中药单独包装出售,称"猴料"。家长买"猴料"给小孩粘猴玩,渐渐成了逢年过节的一个传统。制作“毛猴”的选料十分讲究。蝉蜕要没有残损、没有断裂,尤其是蝉蜕的头,要晶莹明亮才行。辛夷则更讲究,要不发霉、不畸形、毛茸效果好、饱满不易碎裂。

“毛猴”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魏就认为制作毛猴讲究“七成道具,三成毛猴”。每一个毛猴作品,除了小毛猴,场景道具也极为重要,从材料挑选到场景比例设计,再到完成作品,每一步骤都是手艺人的手艺和心血。比如“小孩儿”手里拿的冰糖葫芦,“小贩”推的小车,“老爷子”戴帽的斗笠,“齐天大圣”手里的金箍棒等等。是不是对这个有意思的小东西充满了好奇了~

结绳技艺、毛猴、正筋术各有千秋,你更喜欢哪个呢?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