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的特色美食,烤鸭是和涮肉一样不得不提的当家美味,肥美油润的鸭皮加上鲜香的鸭肉,配上葱丝、黄瓜,浇上一点甜面酱,咸、甜、鲜的味道,从荷叶饼在口中被咬破的一瞬间爆炸出来~
北京吃鸭的历史,许多人都认为与明朝迁都相关。北京烤鸭,始见记载,出于明朝晚期。明末笔记小说《菊野记闻》中说:“前门桥东陈内官家首饰,双塔寺李家冠帽,大栅栏宋家靴,顺城门刘家冷淘,米市口便宜坊烤鸭,皆著名一时。”
大部分人都知道北京烤鸭有老字号和新派烤鸭之分,但其实,老字号烤鸭也是分门派的哟,今天,东子就和您好好聊聊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的区别。
焖炉烤鸭
到了公元十三世纪,南京城内已有“片皮鸭”(即“叉烧鸭”)卖。明朝定都南京后,“片皮鸭”便成为了宫廷膳品,为满足皇族的需求,御膳房发明了“焖炉烤鸭”,广受欢迎。这一技艺很快传入民间,成为江南备受欢迎的美味之一。
焖炉烤鸭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是不见明火的,把烤鸭挂在炉子里封闭然后利用炉壁里的余温慢慢的把鸭子烤熟。因为炉子当中的湿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所以烤出来的鸭子皮肉紧紧的相连在一起,并且保留的油脂比较多,鸭皮吃起来也有一些偏软,而鸭肉吃到嘴里的感觉也是更加的蓬松。
公元十四世纪初叶,明成祖朱棣定鼎北京。因此,焖炉烤鸭便也随驾来到北京。明万年历年间的太监刘若愚在他写的《明宫吏·饮食尚好》中写到,“本地(即北京)则烤鹅、鸡、鸭”的文字记载,这就是说,烧鹅、鸡、鸭确为当时的明朝宫廷和北京城的风味名食。明万历中期,北京最早的烤鸭店“便宜坊”在北京菜市口南侧的米市胡同内开业,其匾额是明吏杨叔山所题。
便宜坊烤鸭店当年是北京城最大饭庄之一,主要经营焖炉烤鸭及全鸭席等菜品,有伙计五十多人,店内有院落三套,能同时接待用餐宾客二百有余。很多文人墨客经常来此欢聚,每每兴致所至,纷纷题词抒怀,如“两绍三烧要满壶,焖炉鸭子与烧猪”,“宴客开莚设饭庄,熏猪烧鸭各争尝”等。
挂炉烤鸭
公元十六世纪,清入关,定都北京。紫禁城中的御膳房除沿袭明宫廷以山东风味菜为主的膳食风格外,还依照满族的饮食习惯,将他们嗜好的烧烤风味菜融入宫廷膳食,还在御膳房内增设了“包哈房”(即烧烤厨房),并以此为契机,将“焖炉烤鸭改进”,发明了挂炉烤鸭和挂炉烤肉的烹调技艺,后来这些都纷纷传入了京城民间。
挂炉烤鸭是把鸭子用明火来烤炙,通常也都会选择用一些枣树作为燃料,因为枣木它的木质非常坚硬,而且燃烧之后冒出来的烟少一些,而且用枣木熏制还会有一种草木特有的天然香气进入到鸭子的皮肉当中,而且鸭子在经过了明火烤制之后,也会把皮下的一些脂肪全都融化,这样,就能够让烤出来的鸭子吃起来外皮更加酥脆。
在北京烤鸭的历史上,同治三年(1864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原本在前门外桥头摆摊的杨全仁买下了前门外肉市胡同路东的“德聚全干果铺”,为忌其倒运的晦气,更“德聚全”为“全聚德”。全聚德聘请了曾在清宫御膳房当差的一位烤鸭师傅,用宫廷的“挂炉烤鸭”技术精致烤鸭。
老师傅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的挂炉,经他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时至今日,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
当今社会,烤鸭店鳞次栉比,各有其特色,哪家的鸭子好吃,也成为了人们争相讨论的焦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却始终是烤鸭行业,不可忽视的两座高山。
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你更喜欢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