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非遗】传统手工装裱技艺的传承

  • 2020-08-10 13:22:44
  • 自在正定

手工装裱,又称裱褙、裱画,是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据史书记载,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名家大师的书画作品,稍有收藏不当,些许破碎,经精心装裱,则犹如枯木逢春,一些具有收藏和纪念意义的珍贵画作因此不致湮没失传。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人类文明,都起了特殊的作用。

工艺过程:

传统手工装裱是满足较高层次书画欣赏需求的技艺,也需要较高的成本。首先,传统手工装裱有非常严谨和精细的工艺,要经过托芯、染料、配料、镶活、备纸、覆褙、上墙、打蜡、砑活、装杆等大小三十多道工序,阴晴干湿等全套流程,至少历时半月,始得完成。工艺流程较长。(装裱工作室需要较大的工作空间,并须对工作室气温、气流、湿度环境进行适当控制。)

装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书画只有经过装裱之后,才能算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正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多有书画名家,正定的传统手工装裱应时而生,古今县志都有对装裱书画及装裱行业的记载,对传统手工装裱使用庄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用料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

传统手工装裱最早记载始于汉晋、南北朝。具有正定地方特色的装裱法和样式在明代出现。正定作为当时北方军事要地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对传统手工装裱工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明清时代存留下来的书画作品装裱形式多样,其中不乏原装裱,均采用了传统手工装裱技艺,书画作品保存良好。民国时期,传统手工装裱技术形成了“北裱”和“南裱”两派,正定传统手工装裱归属“北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定传统手工装裱不断更新完善,在材料、形式、流程、技艺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为正定书画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