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光】叹为观止的“北京绢花” 几可乱真的独门技艺

  • 2020-09-04 10:27:38
  • 文旅北京

绢花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绢花”。

北京绢花亦称“京花”是流传于北京市的一种传统彩扎艺术最早起源于崇文门外花市一带,

“北京绢花”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文旅君为您讲述“北京绢花”的前世今生。

北京绢花与绢花世家

绢花是用各种丝织物制成的仿真花,四时不败,美观轻盈,耐用易储,可与真花媲美。清代北京居民受旗俗影响,戴花的风俗十分普及,不论宫廷民间,各种年龄、身份的女性都喜欢在头上或衣服上簪戴几朵绢花,所以又被称为头饰花。

《老北京三百六十行·卖绢花》

清代康乾盛世时,崇文门外花庄、花局、花作甚多,周边多数家庭都以扎制绢花为业,逐渐形成了从事制花、售花的一方产业,是“京花儿”的集散地,故街以物名,即为“花市”。

随着“花市”的兴盛,老北京涌现出不少做花儿的能工巧匠,北京过去有“花儿金”“花儿高”花儿龚”“花儿刘”等著名绢花世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花儿金”。

“花儿金”是金桂、金文广、金宝顺、金玉林祖孙四代的统称。

据《旧都文物略》记载:“光绪间有金姓者,制纸质盆花及瓶花精巧无匹,人呼为花儿金,至今此业尚无出金姓右者。”

“北京绢花出花市”

北京花市盛极一时,时有“天下绢花出北京,北京绢花出花市”的说法。

崇文门外的花市,明代称“崇北坊”,西起崇外大街,东抵外城东城墙,南起广渠门内大街北侧,北至崇文门东大街。坊中部东西横贯神木厂大街,即今花市大街。花市大街北侧明代就已形成四条胡同,称花市头条、二条、三条、四条。

这四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后又分为花市上头条、上二条、上三条、上四条;花市中头条、中二条、中三条、中四条;花市下头条、下二条、下三条、下四条和花市下下头条、下下二条、下下三条、下下四条,四条胡同逐步演变成了16条胡同。

花市原有火神庙庙会,“每月逢四”,即初四、十四和二十四都有热闹的庙市。清时,附近有许多贫困人家以做纸花、绢花为业,庙会上自然就多了这些“花儿”的摊点,甚而成了特色,庙会便成了“花市集”了。

清末民初,花市到了鼎盛时期。整个花市大街上布满了卖花的货摊,还有了不同的“分区”,有纸花绢花市、鲜花市、鸽子市、鸟市等。

花市最热闹的,是每年腊月十四到三十,天天都有集市,即所谓“连集”。因为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备年货,北京人去花市买花戴,买春联和年画,花市上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及近年根儿,花市便成了人海花海,一片火红。“逛花市”成了京城人年节的一大“乐事”。“花市”的名字频频使用,后来居上,甚至神木厂的名字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了。

北京绢花制作技艺

北京绢花工艺精细复杂,制作之前,艺人要充分了解相关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征,再开始选料制作。

北京绢花以绸、凌、绢等为原料,经过浆料、凿活、染色、握瓣、粘活、攒活、包装等工序制成成品。在技艺上讲究“追真仿鲜,造型美观,种类繁多,可与真花媲美,形成了自己的独门技艺。

部分工具和工序

工具:包括各种窝锤、剪刀、镊子等。

凿:用模具在绫罗绸缎上按花瓣的形状把花瓣制出。

染:绢花有蓝、黄、桃红、紫粉、雪青5个基本色,其他颜色通过这5种色来调配。

捼(搓揉):把凿染后的花瓣用捼锤捼成花瓣的造型。

粘:把捼好的花瓣粘成花朵。

攒:把棉纸缠在铁丝上,做成花的茎。

北京绢花传承之路

1961年国庆花车前,北京绢花合作社工友合影

1960年北京绢花厂成立,诸多能工巧匠及其传人都进厂担任生产骨干,精致高雅、千姿百态的“京花儿”曾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玉林与女儿金佩荣。金佩荣长期跟随父亲学习绢花技艺

绢花手艺在国家的支持和老艺人的努力下,得以传承继而推陈出新。除了花卉品种增多,为适应生活需求的改变,北京绢花也从传统的头饰花、佩戴花为主发展为枝花、束花、盆花、宴席花等多种品类,尤以盆景花为最精。

如今,北京绢花的品种,已由原来的几十种发展到2000多种有戏剧花、花篮、盆景等。

北京绢花以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色泽悦目谐调柔润,形象逼真而名扬中外。

  • 编辑:刘瑞莹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