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沃土上生长的一枝奇葩——三角村高跷

  • 2020-09-11 14:37:36
  • 河北文化旅游

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位于冀中平原,滹沱河北岸,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毗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繁荣。三角村高跷正是在这片沃土上生长的一枝奇葩。

相传正定县三角村高跷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三角村高跷与其他民间花会一样完成了由田间娱乐到文武兼备、角色分明、内容丰富、自成一体的蜕变,成为民间节庆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相传慈禧太后避难西安返京途经正定,从正定车站转乘火车时,在欢迎队伍中,三角村的高跷队表演博得慈禧太后喜欢。自此,三角村高跷在正定的民间艺术表演中崭露头角,每逢节庆,三角村高跷队就经常在本村及周边邻村进行表演。

正定三角村高跷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记载高跷起源于先秦,后不断与民间相承并日臻完善。其表现形式分为“文”与“武”两种;“文”是指以唢呐、锣鼓配乐,在表演上主要是以“圆场”“鲤鱼大开门”“长虫蜕皮”等表现形式为主,表演者扮作各类戏剧人物作简单的剧情表演,也可化妆成小丑等角色,讲究扭、逗等滑稽表演。并配合秧歌、落子、快板说唱等曲艺表现形式。表演极具欢乐喜庆、幽默、给农村百姓带来许多的欢乐。

三角村高跷为“武”高跷,是指以动作为主的表演形式。至今仍保留有“蹦板凳”“方桌”“二郎担山”“翻越三山”“过独木桥”等。

“蹦板凳”“方桌”是指表演者要脚踩60-80公分高的木制高跷,从高约1米的两条板凳上一跃而过;“翻越三山”是指表演者脚踩的高跷宽约30-50公分、长约3米、在坡度为30度左右的木板上由低向高攀登,顶端最高处是两张方桌(高约2米)上面放两条板凳(高约1米),其动作干净利落,惊险而又刺激,难度较高,观众咂舌叫好,极具观赏性、娱乐性;“二郎担山”是指用一根宽约15公分,长约4米的直木杠,由两个高跷的表演者用肩扛着长杠两端,各负有一名体重较轻的表演者(多为儿童),然后使其高速长时间的不停旋转,体现出了既惊险又好看的杂耍效果。

高跷的文、武两种形式,在演出时均着艳丽的戏妆和小丑妆,表演人员15-20人不等,表演时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