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柳编的特点就是可追溯的时间比较长,固安柳编始于明朝,现在有700多年历史。多年来,我们从使用品向工艺品过度,再从工艺品向艺术品过度,柳编更确切的说是柳的雕塑,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造型来增加它的附加值。
张万富,从小跟着祖父、父亲学习,勤学好问的他很快掌握了柳编技巧,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柳编高手。从16岁起,就以柳编为职业,在张万富眼里,柳编并非一个行业,更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一门手艺。
据他介绍,清朝初年,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笸箩等产品,技术精巧、样式考究大方、结实耐用,就远销京、津等大商埠。到了清末,柳编产品发展到了上百种。
如今,张万富的柳编产品已经有数十个系列、数百个品种,大的产品系列就有吊花篮系列、提篮系列、盘子系列、洗衣筐系列、园艺系列等。但张万富不满足于既有柳编的产品类型,秉承着柳编产品设计创新的理念,他从其它工艺门类中汲取设计灵感。
2019年他为乡村振兴大会创造的“花田礼堂”,是柳编与建筑跨界结合的作品。近期,与匠人们一起创作了摩托车艺术品。
一根根柳条不光代表着春日的生机盎然,从树上采下的柳条,经过精巧编制,形成了柳筐、柳篮、簸箕、笸箩……从寄托了诗人们无限情怀的精神介质到家家户户常用的生活用品,柳编赋予了柳树独特的魅力。
张万富说:“柳编的技艺深厚复杂,有着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等5种技法。从杞柳的种植、收割、脱皮,到编底、编帮、收口的整个加工制作过程,都需要手工或者半手工完成,对手工艺人的技术要求很高。”同时,编柳需要心诚,偷一点懒,都会在成品上体现出来,比如筐帮编得不够均匀,或者筐底编得不够平整。柳编需要一心一意,需要精益求精。
朴实的匠人,质朴的柳编,劳动人民手中编织的不只是器物,更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从这一双双粗壮灵巧的手中传递出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岁岁年年,柳编不老,诉说着老一辈人在岁月长河中滴滴汗水汇成光阴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