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头舞

  • 2020-09-28 15:55:52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

胜芳花会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现在胜芳的挎鼓会和御览秋千会(俗名大头会)是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的时候亲自御览的,并为秋千会留有亲笔题写的两个观贤灯,这两盏灯直径约一米左右,灯上有乾隆御笔:“御览转秋千”。

胜芳大头会最早名为转千秋会,因受到乾隆皇帝御赐特准用正黄旗,所以大头会所用的大旗、小旗、帖子、钹、镲上的绸子等均为黄色。大头会的大头一共有21个,其中包括:十八个罗汉头,即:举钵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托塔罗汉、布袋罗汉、看门罗汉、沉思罗汉、坐鹿罗汉、过江罗汉、伏虎罗汉、降龙罗汉、喜庆罗汉、芭蕉罗汉、探手罗汉、骑象罗汉、挖耳罗汉、罗汉、长眉罗汉,一个老寿星以及龙形和虎形,还有两个不戴头的童子(鹤童和鹿童),以及八个孩子举着八对叶子(彩云状)组成。秋千会演变成大头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头会的文场以昆曲为主,曲牌以《万年花》《盼望皇都》等长寿、太平为主题。另外还有一种摆会时边走边吹的民间小调,曲牌以《苏武牧羊》《拔大葱》《大逛灯》等当时街头巷尾喜闻乐见的小曲为主。前者以横笛为领奏乐器,后者以海笛(即小唢呐,南方称海笛)为领奏乐器。

大头会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很多表演内容和曲牌已经流失,在现代时尚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年青一代大多推崇对现代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追求,年轻人离这项古老艺术形式越来越远,随着老师傅的不断离世,大头会的传承正面临着很大的危机,生存和表演空间受到严重影响和压缩。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