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在行动——紫檀雕刻 匠心传承

  • 2020-10-28 18:00:21
  • 大运河文化在线

紫檀雕刻讲究的是手工制作,其雕刻手法多样。作品以木为地,以雕代笔、以刀作画,构图繁茂饱满,刀法刚健豪放,画面深邃幽远。作品的题材广泛,以山水、花卉、鸟兽、博古为主,其图案纹样蕴含着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

用紫檀来还原那些已经逝去的或即将逝去的古代建筑和传统家具,用雕刻来唤醒人们失去的记忆。或许,是留住一段历史,一种生活方式最好的手段。

北京郊区的一个紫檀加工厂,无论严寒酷暑,轰隆声总响个不停,工人们或磨削、或抛光、或雕刻,将木料雕琢成一件件工艺品。因为痴迷紫檀木雕刻很多年,陈丽华已经养成了对木工活计的天然敏感。陈丽华说,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檀雕刻技艺”传承下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示出去。

陈丽华出身于满清八旗之一的正黄旗,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里顔色很深抬起来很沉的家具,陈丽华说,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与紫檀结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立家具厂做老家具开始,经过近20年的努力,她收藏和制作了一大批得到故宫认可的紫檀、黄花梨宫廷家具。陈丽华创办于1999年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是中国首家规模最大,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专题类民办博物馆,馆藏各类紫檀精品近千件,其中大部分以故宫原品为蓝本制作而成。

陈丽华说,在她的众多投资项目中,最让她倾注心血的就是中国紫檀博物馆。从寻找紫檀木雕原料,到制作紫檀木雕器物,再到中国紫檀博物馆的诞生与发展,这期间的酸甜苦辣,陈丽华说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爱上紫檀,会忘记时间,不计甘苦,整个人与紫檀融为一体。

陈丽华说,中国紫檀博物馆成立以来,她在其中的投资已经不计其数,至今已有藏品万余件,也已将北京故宫的木制藏品模仿了个遍,但是至今没有向外出售过一件物件。这对于一个商人而言,似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陈丽华又说,她已经向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捐了很多她馆里的宝贝。

陈丽华表示,这些年的努力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紫檀艺术能在全世界发扬光大,让中国的紫檀文化走出国门,虽然舍的是金钱,得到的却是全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让中国的紫檀艺术走向世界,留给世界,这才是最珍贵的。

为了让紫檀文化传承下来,陈丽华积极筹备建立紫檀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培养紫檀雕刻专门人才。回首往昔,陈丽华认为随着财富的增长,承担的责任更重,更应把财富与更多人分享,目前她所做的一切还不算她心目中的成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大工业进程的发展,机械的制作早已渗透到传统家具制造的每个环节,传统的紫檀雕刻工艺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