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千年的大运河老手艺

  • 2021-03-31 16:34:08
  • 河北传统文化

万里长城在河北留下惊鸿独秀,运河汤汤在河北传唱出千年史诗,这片慷慨、厚重的热土上,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印记,书写着燕赵大地的传奇,就让我们走近长城、大运河,寻找那些深藏不露的河北印“冀”。

运河流经处繁华了沿岸的城市,滋养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倚运河而生的手艺人承载着运河古老的时光,指尖氤氲着丰富的气息,历经沉淀 不疾不徐 宁静平和。

1、沙河四匹缯布 

脚踏四片板 , 手打莲花落,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妇人端坐织布机上,动作娴熟,循环往复。梭在左右手之间灵活穿过,左右脚有节奏的踩踏中,踏板发出轻快的嘎吱嘎吱声。四匹缯布是一种民间制造土布。其图案色彩艳丽、花样精致、种类繁多,质朴美观。如同流经的运河水一样,四匹缯一直用朴实耐用的躯体为人们抵御着风雨,润物细无声。

2、线装书工艺 

墨香古韵 ,纸上流年,一字一书蕴含时代风华,一针一线尽显运河文韵。

如果说四匹缯保留着运河怀抱的温暖,那吴桥的传统手工线装书工艺中则流动着运河的新生。吴桥的传统手工线装书工艺流芳百年,不断演进。一针一线串联起大运河畔的古老文化,一字一句述说着中华民族的民间传奇。而每个时代的独有文韵气息渐渐充实了运河的思想,线装书工艺的历史不断加厚,运河也在思想融合中获得新生。

位于吴桥的金鼎古籍博物馆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融入其中,并详细记载了吴桥的线装书发展历史。在运河特有的文墨香气里,翻阅、思考,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运河边的匠人很多,年画手艺人、杂技师傅等就如运河边上的芦苇一样密,而在这些艺术品身上,润物无声的运河情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得到了完美统一。

3、邢窑 

似雪如银 , 辉耀千年。唐代瓷器,历来学者皆言,南青北白。南青指的是越窑,北白指的是邢窑。

唐代“茶仙”陆羽在其《茶经》中称“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窑器物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釉色洁白如雪,造型规范如月,器壁轻薄如云,从口沿到底足都修得非常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给人以既雍容饱满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4、 河间皮影戏 

方寸间的艺术,  光影下的传奇。一帷幕布,几根竹竿,金戈铁马,乾坤世界,纷至沓来。

同样是在运河滋养下的老手艺,河间皮影戏也在民间焕发新彩。运河故事、人情世态,通过这影窗和影人,一一传递着运河边京畿儿女的灵动。河间皮影戏唱腔带有浓郁的运河儿女性情,粗犷、奔放,被称为“老虎调”。相比传统皮影戏剧目,河间皮影戏在演唱声调、板眼方面也有所不同。

演出开始,打开灯光,拉开幕布,锣鼓开场,尺寸长的影人,在皮影艺人的说唱和操作下,轮番上演着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的故事。配上河间地区独有的唱腔和乐器伴奏,动、画、唱三位一体,为观众呈现一场别样的视觉盛宴。2011年底,河间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六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 衡水老白干 

闻香须下马,  开坛十里香,采大运河绵延千年的芳香,酿造衡水的酒香!

衡水老白干的酿酒历史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政治稳定,重视农业,发展生产,酒也已为民用。大运河涌动着沿岸的烟火气,老白干将其酿造成生活的热情与风雅。

衡水是一个宜居休闲的城市,慢节奏的生活习惯折射出河北儿女品酒的细腻。衡水老白干酒是中国白酒老白干香型的典型代表,具有醇香清雅、酒体谐调、醇厚甘冽、回味悠长的典型风格。

船舶往来,商旅辐辏,运河文化历久经年的浇灌与滋养,催生出河北源远流长的技艺文脉。行走河北,发现更多关于大运河的故事,感受独特的千年手艺与时光味道。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