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霞,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河四匹缯(zēng)布制作技艺传承人。申小霞用“四匹缯”传统织布技术制作粗布已有20多年。沙河市的四匹缯布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沙河西部山区、丘陵等地的民间织造土布。因其在织造过程中使用四匹缯来分辨经线的格式,故称四匹缯。
四匹缯由多种颜色的经纬线编织而成,织出的农家粗布图案色彩艳丽、花样精致、种类繁多,质朴美观,结实耐用。
四匹缯布纺织技艺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西京杂记》记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说:“河北妇人织紝组训之事,黼黻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从明代万历年间至民国时期《沙河县志》上共记载知名纺织作坊40余家,“昼夜纺织不出户庭,家业益盛,教子读书入仕习武拜将。”民国年间《沙河县志·社会志》记载,布市以城内为最盛,每遇集期,妇女抱布贸易者如云。
大约清初时期,沙河四匹缯的纺织技术传入沙河白塔镇塔子峪村,这个时期的纺织生产逐步利用了简单工具,后来才有了组合工具,但仍为手工纺织。
四匹缯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拐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经布、刷线、刷机、作综、闯杼、掏综、缠纬梭、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
每道工序都有独特的技艺。织布用的经线要上浆,用浆糊涂抹经线,要做到不稠不稀,织布时线才不容易断掉。闯杼是用模样像把大梳子的“筘”上经线,这个过程是确定各色经线的密度和位置排序,手要保持平衡才能保证线松紧适度。
“脚踏四片板,手打莲花落。”塔子峪村织布机有四根踏板,比一般的织机多出两个。传统把这叫做“四匹缯”。通过变换脚法,四根经线两两之间可产生多种组合变化,此时的经纬线不再是上下的简单编织,而会在经面形成织口,纬线由其间穿过后布面即呈现出不同条纹花色。手推脚踩是织布中最重要的动作。在申小霞娴熟的操作下,四匹缯上下翻飞,十几把梭子来回穿梭,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在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下,变幻出上千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千丝万缕的经纬线渐渐变成了那丝丝入扣、粗朴豪放、带着独特农家审美观的四匹缯布。
20世纪中叶,四匹缯布技艺在塔子峪一带广泛流传,家家户户都有纺车、织机,很多一家一户就能独立地进行纺、浆、经、涮、织等全套工序。这里的妇女人人擅长纺线织布,产品多为自用。
现在很多人不再纺花织布了,青年女子学织布的为数更少,加上好多纺织工具的破损、丢失,这项手工技艺面临失传。手工老粗布逐渐被更加轻薄柔软的化纤制品替代,四匹缯纺织技艺曾一度式微。
申小霞说:“不能让四匹缯,这一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技艺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她在自家建起了传习所,传授四匹缯的手工纺织技艺,并免费为织布的村民提供织机。
如今人们返璞归真的意识渐浓,四匹缯纺织技艺逐渐为更多的人青睐。至今沙河四匹缯布仍然是婚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民间纺织四匹缯布的传承创新已蔚然成风。
岁月悠悠,机杼声脆。沙河四匹缯源远流长,载着几代人智慧的结晶走过数百年历久弥新,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技艺定将重焕新生,织造出更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