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魅 | 有一种极美,叫做绞胎陶瓷

  • 2021-05-15 00:21:36
  • 保定文化旅游

易县绞胎陶瓷制作技艺“透花瓷”、“彩胎瓷”  

绞胎陶瓷,又称“透花瓷”、“彩胎瓷”,唐代出现,宋代靖康之变后中断。古代绞胎多类似木纹,其它普通陶瓷品种几乎都是在成型后的坯体表面进行装饰,有的靠色釉、有的靠刻划、有的靠彩绘,而绞胎陶瓷是在坯体成型前通过不同颜色的泥料糅合方式创造作者需要的艺术表现和装饰目的。因此,绞胎陶瓷不仅具有表里如一的花纹图案,更具有与其它普通陶瓷明显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保军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保军作为当代学院艺术派专业从事绞胎工艺研究的艺术家,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从业绞胎陶瓷创作三十余年,致力于恢复中断的绞胎陶艺技术,并开拓了现代绞胎时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对他的评价是:张保军是当时我院唯一来自农村的学生,也是唯一自愿回到农村创业的毕业生,并在陶瓷艺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确实难能可贵。

张保军的绞胎陶瓷作品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1995年,在联合国庆祝成立50周年前夕,李鹏总理将张保军的绞胎陶艺作品《天长地久》作为国礼赠送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被称赞道:“是我目前见到最独到、新颖的陶瓷艺术作品”……。其个人作品也多次受邀参与权威机构的重要学术展览。其作品于1997年被《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收录。并于2013年出版个人作品集《梦幻的艺术》。

张保军的创业精神和惊人业绩曾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台湾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总次数达200余次。他个人也因艰苦奋斗的精神获得了诸多社会荣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陶瓷艺术系主任陈若菊女士说:“长期以来,陶艺界一直缺乏创新,有些创新也仅限于艺术设计层面,张保军的可贵之处在于:并没有满足仅限于恢复唐宋时期中断的绞胎陶瓷生产,一直脚踏实地探索实验,发明了一系列绞胎陶瓷工艺技术新方法,并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绞胎艺术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而他的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提倡的。”

  • 编辑:刘瑞莹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