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民族手工艺,表现我国的历史文化,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

  • 2021-05-15 01:40:46
  • 北京非遗中心

内画鼻烟壶是鼻烟传入中国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手工艺品种,作为一个特殊的工艺品种,它不仅含括了雕刻、镶嵌、花丝等传统民间工艺,还汇集了多种中西绘画技法,成为当时手工技艺发展状况的缩影。北京内画鼻烟壶的绘画内容多表现我国的历史文化,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

吸鼻烟的习俗,最早来自美洲,又传入明末清初的中国。直到清代康乾年间,才出现了由国家背景“造办处”打造的精美鼻烟壶,而在水晶、玻璃壶内壁作画的“内画鼻烟壶”最终演化成艺术成就最高,也最能代表鼻烟壶制作技艺的种类。旧时一些迷信的老北京人,实在不能理解在壶内壁作画的技巧,认为是鬼神钻入壶中,施展法术画出精美画片,所以也称之为“鬼画壶”。

1981年,杨志刚高中毕业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厂,被分配到内画班组学习鼻烟壶内画,这是杨志刚第一次接触内画鼻烟壶。当杨志刚开始鼻烟壶内画工作时,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不要学、难不难学,一直按部就班地跟着师傅学习,慢慢适应了工作的步骤和节奏,就这样与鼻烟壶内画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嫦娥奔月”是杨志刚做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他成为学徒3个月后就拿出的成品。对于一般人来说正常要2年才能出徒,杨志刚却只用了半年,一方面是靠从小喜欢美术的天分,另一方面是他能够真正地学进去,反复琢磨。正是这股子韧劲儿,让他在众多的徒弟中脱颖而出,协助师傅刘守本做了众多内画精品,例如作品水晶内画灯《长安灯会》,获得了1986年中国轻工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评比”创作一等奖。

2003年工美行业不景气,企业改制,杨志刚面临下岗。下岗之后何去何从?不想离开工美圈子的他开始做起玉雕生意,仍然保留着对鼻烟壶内画的热爱。

2005年赶上鼻烟壶内画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先工厂的老领导找到杨志刚,他一听来意,就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专心进行项目的申请。2008年,鼻烟壶内画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杨志刚的师傅刘守本成为鼻烟壶内画国家级传承人。申请非遗项目的成功,给杨志刚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加坚定了他要留下来,继续钻研手艺并且将其好好地传承下去的决心。

52岁的杨志刚目前主要做研究、展示、宣传工作,作画只是偶尔为之,毕竟精力有限。但他绝不胡乱要价,应邀定制的水晶鼻烟壶一般万元左右一个。

到杨志刚这儿,北京内画鼻烟壶算是传到了第四代,可第五代现在一个也没有。画鼻烟壶需要的“心静”,似乎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旧时代的老手艺人,都传给自己人,现在不同了,更希望的是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目前,由于内画利润少、学习期长,多数从业者纷纷改行,出现了老人不愿干、新人不愿学的现象,北京内画鼻烟壶陷于濒危境地,抢救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