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欣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县怀调

  • 2021-06-16 17:10:47
  • 趣游磁州

磁 县 怀 调

怀调是一个古老的板腔体剧种,是一个稀有且独具乡土特色的民间地方剧种,上承隋唐时期《踏谣娘》的艺术成就,下接明代弦索调的艺术规范,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至清初。据《磁州文史资料》记载:怀调起源于磁州。后至清朝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

磁县怀调的起源

早年,漳河北岸喜欢戏曲之人,在农闲时聚在一起唱上几段,乐器只有自制的大弦,因唱者大都站在板凳之上而得名“板唱”。板唱时期没有什么手势、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了符合剧情的唱腔和动作,并由此形成了早期的怀调剧种。

磁县怀调的发展

清朝康熙年间,怀调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河南、河北的农村戏班林立,并在安阳城的东南隅建立了祖师庙——朗神庙。原来的戏园、戏班子,都要供奉“老郎神”,又称“祖师爷”。据传“老郎神”的原型是唐明皇李隆基,史书记载,他曾经自己操持乐器,粉墨登场,和演员一起表演。

清嘉庆年间,怀调向南已发展到江淮地界,往北则到京津一带,可谓是大江南北到处都有怀调的踪迹。因其主要流行于彰徳府、卫辉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故又称为五府怀调。清光绪年间,西小屋怀调艺人王全清、王广大、王广居兄弟,经广平府知府推荐,到保定总督府为直隶总督李鸿章六十大寿唱堂会,得到李鸿章的好评。他提笔写下”小屋怀调“,赏银300两以示鼓励。

日本侵华之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漳河两岸,当时知名怀调艺人卢万春先生和他的戏班,到河南一带表演爱国剧目。1943年,在安阳演出传统戏《盔缨记》时,卢万春扮演主角养由基,他以荡气回肠的唱腔、慷慨激昂的表演,把英雄的浩然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台下爱国民众的强烈共鸣。1947年磁县解放后,卢万春和一班艺人在西小屋村组建起了“西小屋怀调剧团”。

剧团成立后又吸收了一批青年学员。他们白天干活,晚上练功排戏,仅数月之后,便成功地为群众上演一批现代戏和传统剧目。如《白毛女》《小女婿》《盔缨记》《血泪仇》等。剧团除在本县演出外,还活跃在邢台、临漳、山西、河南等地,深得漳河两岸人民的喜爱。

如今磁县怀调剧种已有三百多部传统剧目。上演的剧目大多是以颂忠锄奸、保家卫国为主的历史剧,如《杨家将》《潘杨颂》等经典剧目,以及20多部现代剧目。经常演出的则有40多个剧目,如《五凤岭》《老羊山》《两郎山》《老包说媒》《三战吕布》等。2006年6月磁县怀调入选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怀调——独特的戏剧艺术

怀调在剧情上多呈现忠奸斗争、将帅保边的内容,政治色彩很浓。在演出形式上,动作豪放,将帅出场常常有墩子鼓、四大扇、马号的强烈伴奏,使人有万马奔腾、铁军冲杀之感。而磁县怀调特点形成与磁县的历史和人文有着直接的联系。

首先是四大镲(俗称四大扇),即怀调器乐中的大鼓大镲,磁县西小屋位于三国时期讲武城的附近,讲武城是曹操讲武、驯马、练兵之地,两者相距不足五里,曹操演兵讲武时的军阵号鸣、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在民间有着深广的影响,在这一带民间戏剧演出、婚丧嫁娶时的乐队里都有着大鼓大镲的应用。怀调演出多为红黑脸戏。民间的这些大鼓、大镲非常有益于塑造人物的形象,也就成为怀调的独特元素。

其次是马号,西小屋位于六朝古都邺城的附近,尤其是东魏、北齐的皇陵在村西北不远处(古时多称西岭),北齐的遗风对怀调影响很大,长管马号就是其中之一,因北齐政权是胡人入主中原,草原上的驯马、牧马和呼唤马群就以吹马号来实现。随着胡人乐舞进入中原,马号的粗犷、彪悍、激越、高亢的声音,正好填补了南方剧种阴柔有余、刚烈不足的欠缺。这样,马号便自然而然地融人了小屋怀调的演奏之中。

其三是大梆子,有板腔体剧种统称梆子戏,而磁县怀调剧所使用的梆子更加长、宽、厚。其长度约为50厘米,宽度、厚度约为15厘米。据《邯郸地名源》载,西小屋村后岗原是曹操的点将岭,为了使周边军营更好的掌握时间,此处建立了一座更房(后因西侧军营距离此地较近,后称时村营),能在早晨拂晓时映照出天色将明的天空,所以更房最早起名叫“溪晓雾”,后来逐步演变为“西小屋”。曹操在这里讲武时,因营帐分布距离较远,担心打更声音太小,远处营房听不清楚,就制作又长又厚的大梆子在军营流动打击,这才使得将士能够有效的把握时间,准时出阵训练。后因大梆子打击出来的声音清脆而又不失浑厚,特殊的声音效果自然而然的被引用于西小屋怀调器乐的演奏之中,也成为了怀调乐器之中的又一大亮点。

其四,怀调的脸谱也独具特色。据《北齐书》记载,北齐兰陵王高肃每逢出征便脸带狰狞面具,亲自冲锋陷阵,频立战功。将士们为他谱写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进行表演,自此面具便在当地民间流行,怀调剧中忠臣大将的脸谱也都从中汲取灵感,融入怀调剧之中,更是增加了人物的威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脸谱特色。

怀调是磁县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磁县的宝贵文化财富这朵艺术瑰宝我们一定会保护好传承好我们坚信磁县怀调艺术定会绽放出越来越绚丽的光彩。

  • 编辑:刘瑞莹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