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建辉,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
雕填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采用填漆和戗金两种髹饰技法相结合的工艺制作漆器。
1976年北京金漆镶嵌厂为了扩大生产,派老艺人周庆元、裴恩仁、王俊清来到了廊坊市广阳区的九州镇南汉村,创建了南汉特种工艺品厂,把彩绘、雕填类髹漆技艺传到了廊坊地区,当时所生产的产品只提供给北京金漆镶嵌厂供外贸出口。
缑建辉初中毕业后进入南汉特种工艺品厂学徒,主要师从缑希军学习彩绘、雕填、戗金技艺。
雕漆的罗汉床古朴典雅,布满均匀断纹的屏风古色古香,雕填描金的盘盆碟盒精致华丽……现在,在缑建辉的工坊和家中,各式各样温润绚丽的漆器工艺品随处可见。
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了漆器和漆器工艺,缑建辉也说不清,“每天接触,每天做,不知不觉就喜欢了”。
漆器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胎体制作到披麻、刮灰、刷漆等一道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丝毫马虎不得。
我们通常更多关注漆器表面的髹饰工艺,因为它最显而易见,也是最吸引人的,可事实上,这考究细致的活儿得从最基础的漆器胎骨做起。缑建辉说,比如做一个圆状的菊瓣盒,所有的“菊瓣”大小要一模一样,盒盖无论从哪个方向盖下去,都要严丝合缝。
刷漆的环节也是在毫厘之间下功夫,刷厚了会起皱,薄了又没办法雕,必须不厚不薄、刷得均匀才行。缑建辉介绍,雕填漆器一般刷7、8层就可以了;若是雕漆工艺,就得刷一二百道漆。这些工序,需要一遍一遍重复,看上去枯燥乏味,却需要绝对的专注与细致手法。
因为工艺非常复杂,一件简单的小器皿往往也得花上三五个月的制作时间,复杂的大件作品则往往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东西做得再精美,如果一直是“老三样”,市场也会不买账。这些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缑建辉把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漆器工艺的创新中。他耗费近十年心血试验成功了晒断工艺,替代了过去的烤断工艺(指用炭火烘烤制作断纹的工艺),更省时省力,出来的断纹也更自然均匀。
与此同时,在漆器的设计中,广泛借鉴瓷器、玉器、木器、铜器等工艺品的器型、纹饰,并尝试与其他工艺进行衔接。廊坊本地的漆器工艺与刺绣、制瓷等非遗项目正在进行有机融合,缑建辉尝试制作瓷胎或铜胎的漆器,并探索漆器与刺绣的结合。
对于缑建辉来说,现在就是要在坚守中寻求破局的机会。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这个行业,了解漆器、喜欢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