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魅| 保定这项制作技艺,让传统乐器发出了“好声音”!

  • 2021-08-06 19:27:50
  • 保定文化旅游

扈氏唢呐管子制作技艺

唢呐和管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吹管乐器,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扈氏唢呐管子制作技艺”制作过程精细和认真,形成了其完整独特的制作工艺,生产的每件乐器都质地优良、外观精细优美、经久耐用、调正音准。

2016年被河北省政府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扈氏唢呐管子制作技艺工序繁琐复杂,主要由选料、定调尺寸、做内堂、打外眼、清理内堂毛刺、打磨抛光和验收七个部分组成。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选料——选料这道工序非常重要,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唢呐管子的发音质量。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定调尺寸——选好原木料后,再按照不同调式、决定下料的不同尺寸。比如,在河北、河南、山东一带要求小唢呐的尺寸是22—30厘米,中唢呐的尺寸是32—40厘米,大唢呐的尺寸是42—57厘米。

做内堂——先给下好的料大概车一个外圆,外圆车好后是做内堂这道工序。现在我们用车床能够很准确、很精细的掏出所需要尺寸的内堂。而以前的老前辈们则是用手钻来完成。

打外眼——按照不同的调式、不同的尺寸,把距离调准确,用台钻打好外眼,其后,上箍,上箍有两种方法,一是:剔槽,铸锡;二是:按照不同调式和尺寸,镶不锈钢的箍,最后,用卡尺定外圆尺寸。

清理内堂毛刺——唢呐管子外型成形后,用锉清理内堂毛刺,使其内干净。

打磨抛光——开启抛光机,打磨外形,使其外观有光泽亮度,精细美观。

校验——基本工序完成,最后,由扈氏传承人亲自校音,确保音准音色达标。

据记载,清朝时期,民族乐器的制作就成为了扈氏家族的特色产业之一。

扈氏唢呐管子制作技艺创始人董连更,生于1872年,当时,由于没有字号,只是一个家庭作坊,把唢呐管子制作技艺传承给户振忠(1912年),被称为“老户家唢呐管子”,继而,户振忠的儿子户宝金幼承家学,深得精髓衣钵,然学不泥古,辗转大江南北,遍访名师,不断琢磨、不断提高,同时,学习唢呐管子等乐器演奏,更好地提高制作唢呐管子的技艺水平,融会贯通,自成一派,独领风骚,闻名遐迩,蜚声海内外,被称为“扈氏唢呐管子制作技艺”。

  • 编辑:张蕾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