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一条线,串起历史的竹简,才使其成为一部完整的书。这里有明长城的最北端,这里有海拔最高的明长城,这里有冷兵器时代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里能找寻到千年前的人工作业,这里还能看到尚未散去的硝烟……
赤城长城有多长?赤城是以长城而兴起和繁华的地方,县志载:“我地本北界一泥丸,因燕筑长城而时闻金戈铁马之声。”燕、汉、北魏、唐、辽金、明均为战略要地。现存历代长城700余里,其中燕、北魏、唐、明等痕迹明显,500 多里明长城呈环形环绕县境,境内也多见汉、辽金代的烽燧。现存明代军堡22座,独石口、松树堡、镇安堡、长伸地堡、金家庄堡遗存较好。
走在长城上和长城脚下的古堡间,体会尚未消逝的历史,沉醉长城两边独特的风光,是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享受,独石口长城、马营界墙长城、长伸地等地更是旅游摄影的好去处。
赤城长城东起点——东边村,东边村不属于赤城县,现为北京市辖的一个行政村,因为明长城北路与东路的分界在白河峡谷,我们也把这里作为赤城长城与北京长城的分界点,长城从东边村西侧山脊攀山而上,进入赤城界,现在村南白河峡谷中间有一高大墩台,疑似东路与北路的分界点。
塘子口长城,明长城主要隘口,白河与黑河的分水岭,解放战争时期察哈尔省与热河省的分界线。北三十里,著名的清平楼隘口,曾是通往口外的主要通道。清平楼保存着清代光绪年间开长城为通衢的石碑一通,关帝庙一座,东部山梁有保存较好的墩台一座。
北高山海拔1803米。北高山长城南接牧马堡,北至冰山梁,一度为赤城县的重要林区。山间沟谷油松、落叶松、白桦遍布,又有天然栎树、五角枫、野丁香、山杏树相间,色彩随季节变幻,馨香亦随季节浮动。
长城从清泉堡北蜿蜒而上,绕冰山梁主峰,向西跨越独石口。这里便是纬度最北、海拔最高的明长城。冰山梁下保存有一座完好的敌楼。正虎沟长城是目前保存完好的一段干插石长城,长城高7米,下宽4米,有完整的收边平顶。因为坝上与坝下的分界,气候独特,经常会在夏雨季出现云海,也正是这里的春花、夏雾、秋叶、冬雪,引得摄影人的青睐,拍摄出一张张奇美的长城摄影作品。
界墙长城是南北两山间沟谷的一段土夯长城,残高4米左右。界墙现为赤城与崇礼两区县界线,长城两边村子分别叫界墙,俗称里界墙和外界墙。界墙,顾名思义,明代的重要分界,曾在这里设置隘口,现界墙门两侧保存两座带围坞的墩台,又称为小堡子。据当地人称以前里面建有庙宇。界墙东5里,为松树堡。站在界墙两侧的山上,大片农田与远处的村庄古堡尽收眼底,一年四季皆有不同风景。
锁阳关是宣化、赤城间之雄关要塞,素有“一关扼喉”之称。相传,唐朝的薛丁山之妻樊梨花,在此抵御外侵,曾一刀斩落杨凡,血溅隘口,染红了山岗。历史的烟云过往,让后人操琴弹唱,执茶聆听,倒为这关隘增添了不少峻壮神奇的色彩。
在龙关镇国道112北的大地上,横亘着一道长城,此段长城东起后城滴水崖,向西直到大尖山与独石口主体长城相接向西进入宣化区。
关于这段长城,有长城专家研究认为最初始建于唐代,并在个别地段找到唐代建筑遗址。登高而望,此段长城骨架清晰。春夏季,犹如黄色长龙穿行绿野之间,色彩鲜明;冬季,她是朔风中的一线灵动,顽强的生命力使得她更具沧桑美感。
在赤城大地上,长城环绕,古堡和烽燧林立,可以说,来赤城本身就是一场对古长城、古城堡和古驿道的主题体验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