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马关堡

  • 2022-04-17 23:35:40
  • 北京延学文化旅游

白马关城堡坐落在密云北部山区的白马川中。山川长30余里,山峡路窄,地势险峻,从城堡北去10余里长沟即为白马川,白马川之名缘于白马山。明朝时白马山自然形成与蒙古部族的分界线,大山南面为明朝属地,大山北面为蒙古部族地域。明朝政权在白马川的山峡路窄的战略要塞修筑长城关隘,筑起了这座小城堡。

明朝时,密云隶属蓟镇,蓟镇从山海关到昌平的居庸关全程1200里。密云境内设边城四路,白马关属石塘路长城段。明永乐年间开始在白马关修建城堡,起初是一座简易小城堡。嘉靖三十年1551年至隆庆三年(1569)重修城堡,住提调官守关筑城修边,统领军兵加固边城,加高加厚,设垛口,筑子城墙,建观察楼,防御城等,使边城能攻能守,防战全能,万无一失。

白马关堡呈长方形,周长400多米,设一南门,门楼上有2米长、1米宽的“白马关堡”石匾。堡坐北朝南,南北长152米,东西宽50米,呈长方形,面积7600平方米。只设一南门,城门洞用城砖垒砌,内侧均为大块山石砌成。“白马关堡”石匾字迹清晰,仍嵌于城门洞之上,在城堡南一座孤山上建有烽火台,与城堡遥相呼应。

距白马关堡二三百米是长城,城墙上建有“白马关水关”。西面山上有残存较多的城墙,一直连到山上,与峰顶成为一体。在城墙内建有瓮城,利用山势,围出东西北三面墙体。墙体残损严重,外侧有青砖,内里是毛石。瓮城内曾有建筑,供驻守关口的士兵居住。

白马关古城堡的对面山上,有一座小山峰。据当地人口传,宋朝时杨六郎独守密云三关口时,巡视到白马关口,常登上小山,把在白马川收下的白龙马拴在小山上。每当北方辽兵进犯到白马关时,必先看一看小山头上有没有杨六郎的白龙马,只要看到白龙马立刻退兵出川。这虽纯属传说,但是,白马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据明史中所载,戚继光在镇守蓟镇长城的年代,曾多次视察白马关的防务。

白马关不仅是重要的军事关口,还是一条关内、关外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以白马关城堡为中心,出现了一条向南直达石匣古镇,向北直抵丰宁,以及东北的商旅通道。

每年秋后,人们把收获的粮食、农副产品留足一家人来年吃用,多余的运往关内的石匣,换回布匹、鞋袜、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或运往关外的丰宁换回关外盛产的土豆、莜麦等农产品。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出关、进关的商旅,秋后赶集的人群,载满货物的骡马,每天最多也就行走四五十里路。为解决赶集、购物人及牲畜的吃住,白马古道沿途的村庄中一些院落较大、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家,就在自家的院子里开起了旅店、客栈。

白马关城堡不大,城内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但作为军事要塞,城墙高耸,外加重兵把守,城堡内壁垒森严,是过往商旅投宿的理想之地。于是城堡内的王家、马家、于家、何家等大户纷纷开起了旅店,白马关城堡一度商旅络绎不绝。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白马关口,一个中队的日本兵驻扎在城堡内,昔日的客店变成了日本兵的营房,商旅通行的白马古道,成了日本兵进攻抗日根据地、扫荡八路军的来往之路。

到了现在,城堡内部道路格局,空间尺度仍保持着乡村的韵味,古井、古树与碾盘共同构成了村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堡中的民宅多还保留着传统的样式,石砌围墙,砖石铺地以及处理讲究的民宅山墙都在传达着这个小村所特有的风情与魅力。在白马关村,你还能真正看到驴拉磨的场景,感受到村民生活的那份恬静和悠闲,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 编辑:天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