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因香炉形状的石头而得名

  • 2022-04-19 14:25:24
  • 北京自驾游

“香山”的得名,历史文献中有两种说法。其中第一种说法来自于民间,据说早年间香山上曾栽种有大面积的杏花,每年花期一到,这里便花香浓郁,故而得名。其二则是来自《香山永安寺记》,这里面讲到山中有一块大石头,其形状和寺庙里烧香的香炉很像,因此这座山便因香炉形状的石头而得名。香炉峰至高点海拔575米,香山公园最高处,因其地势陡峭,登攀困难而俗称“鬼见愁”。

玉华岫位于香山中麓,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于咸丰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焚毁。1999年公园按照原貌在原址上进行复建后,正式对游客开放。

香山寺位于双清别墅上方。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原是西山一带历史悠久的规模最大的寺庙。旧名永安寺,亦称甘露寺。元、明、清时都曾扩建修葺。此座文化、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庙,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先后两次洗劫一空,仅存正殿前的石屏、石坊柱、石阶、石础。唯寺内的娑罗树歌碑、听法松、寺前的知乐濠等尚保存完好。石屏雕刻:东面,中间金刚经;左为心经;右为观音经;西面,乾隆御笔燃灯古佛、观音、普贤像,并刻有御制赞语。石屏联为"智境光圆宏六度,心莲香远演三乘"

勤政殿位于公园东门内,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勤政殿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宫大臣的场所,是静宜园二十八景的首景。勤政殿是香山公园最具皇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殿外牌匾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知松园位于南北主要游览干道西侧,占地2公顷,是1987年新辟建的景区。景区内一、二级古松柏100余株。在景区之东立宽1.5米,长2.5米,高5.5米巨石一块,正面书直径为0.8米的“知松园”三字,石背录陈毅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

昭庙是静宜园时别垣二景之一,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七月。它是为了迎接班禅六世来京向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大寿而建的,故世称之为班禅行宫。昭庙是一座藏汉混合式的大型喇嘛庙,是仿六世班禅所居住的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形制而兴建。

琉璃塔在香山公园宗镜大昭之庙西部山腰,为该庙组成部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高约30米,七级八角密檐式。塔顶安黄色琉璃宝瓶和八条檐脊。塔底由八面张开的伞盖承托,周饰汉白玉雕栏。最下层为石砌八角形塔基。层层檐端缀有铜铃。见心斋位于公园内北门内西侧,这里是惟一的一处保存较好的古迹。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传说是皇帝鉴证大臣是否对他忠心的地方,故名见心斋。院内半圆形水池三面环以围廊彩画,正殿见心斋正对知鱼亭,斋后为正凝堂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原名碧云庵。位于香山公园内的北面,全寺依山而建,坐西朝东,整个布局是以排列在中轴线上的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占地4万余平方米。

孙中山纪念堂坐落在香山碧云寺内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纪念堂内正中安放着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暨全国各地中山学校敬献的孙中山汉白玉全身塑像,左右墙壁上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所写的《致苏联遗书》,正厅西北隅陈列着1925年3月30日苏联人民送来的玻璃盖钢棺,堂内还陈列着孙中山的遗墨、遗著。疫情过后,我们相约香山公园吧!

疫情

  • 编辑:闫美光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