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巍:归来与重聚,用大提琴演绎“浪漫的变奏”

  • 2022-07-15 09:29:00
  • 国家大剧院

国际著名大提琴家秦立巍老师时隔三年归国首场独奏音乐会——浪漫的变奏“归来·重聚”大提琴独奏音乐会,将于7月18日献演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独家采访

我们为此次的音乐会特别采访了秦老师以下三个问题,为您揭秘本场音乐会背后从命名到选曲的心路历程。

Q1:为什么这场音乐会的名称是“归来·重聚”呢?

A:我离开中国的音乐舞台已经有几乎三年的时间,这期间我非常想念大家,所以这次音乐会是“归来”。每一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都是一次难忘的回忆和经历,这是一个让我感受到幸福、愉快和兴奋的舞台。“重聚”则是和北京、甚至全国各地的乐迷朋友们疫情之后再次分享音乐,这也是重聚的含义。无论如何时隔两年半跟大家相聚在音乐厅本身就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Q2:为什么选择这样一套作品,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选曲上的想法吧!

A:我觉得这4首曲子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对我个人来说舒伯特是旋律之王,《阿佩乔尼奏鸣曲 D.821》对大提琴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难度极高的作品。舒曼的《柔板与快板 Op.70》是伴随我很多年的一首曲子,这首曲子非常有特点,它本来是写给圆号的,我觉得用大提琴演奏在表达上会有另外一种味道。我这次特意准备了一首方岽清的《林冲》,中国音乐在大提琴这个领域当中有几首比较著名的大型作品,比如:赵季平《庄周梦》和陈其钢《逝去的时光》。但现代的、小型的与钢琴合作的室内乐作品我们演奏的次数相对比较少,所以这次音乐会我特意选择演奏这首作品。

Q3:在十九世纪浪漫时期以前,大提琴的运用多是室内乐或乐团中低音声部,浪漫主义时期有了大量的大提琴独奏作品,大提琴演奏技术在那时得到了哪些拓展?又有怎么样的风格演变?

A:浪漫时期以前,大提琴多以伴奏、衬托的角色出现在大家的眼中,除了海顿协奏曲以外,贝多芬的奏鸣曲最能体现出大提琴的技术含量,炫技的作品主要出现在浪漫主义后期,这跟大提琴整体演奏法的改善有关。

比如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大卫·波佩尔(David Popper)、弗里德里希·格吕茨马赫(Friedrich  Grützmacher)、卡洛·阿尔弗雷多·皮亚蒂(Carlo Alfredo Piatti),除独奏家身份以外,还写了很多练习教材,给大提琴演奏带来技术上的提升,也为后期的作曲家提供了更多创作空间,让大提琴不再是一个低声部支持高音区的乐器。实际上我认为大提琴是音区最广的弦乐器——从类似男低音的厚、沉,跨越到男高音的高昂,这也是大提琴非常受作曲家青睐的特点。

演出时间:2022年7月18日(星期一)19:30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曲目单

舒伯特 阿佩乔尼奏鸣曲 D.821

Schubert Arpeggione Sonata D.821

舒曼 柔板与快板 Op.70

Schumann Adagio and Allegro Op.70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方岽清 “林冲”

勃拉姆斯 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Brahms Cello Sonata No.2 in F Major, Op.99

* 曲目以演出现场为准

演出票价:380/280/180/120/80

温馨提示

*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7月18日,让我们相约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聆听秦立巍与施佳佳共同带来的经典曲目。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