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特邀剧目展演:《王贵与李香香》

  • 2022-08-23 14:28:00
  • 北京旅游网

剧情简介

此剧根据李季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改编。表的是公元1930年,有一件伤心事出在三边——

财主崔二爷狠心逼租,穷汉王麻子棒下惨死,其子王贵卖身入崔府揽工。一同手牵手长大的李香香,心中深深牵挂,声声呼唤青梅竹马王贵哥哥。一日呼三遍,三年呼唤一千天!

不见天的日子黑黢黢过,催生着韧韧长长爱丝萝。红袄袄山洼洼淘苦菜,蓝衫衫揈羊山梁梁过。一曲酸酸甜甜信天游,直把青春男女心弦拨,难禁情如火!

曲儿说:发一回山水冲一层泥,交一次亲亲脱一层皮!相爱路上苦多多。

崔二爷财魔又色魔,魔爪伸向香香女,弱女怎躲过?

拦羊汉心急救妹妹,人孤力单,赤手空拳,官衙怎斗过?

无辜村民呼奈何!

呼啦啦横山顶扯起一面红格丹丹旗,如响雷红旗召告王贵和乡亲:革命是个“好东西”!

红旗下受苦人梦想成真有了地,红旗下香香当众掀“盖头”,手拉王贵“拜天地”。

孰料白匪人马又进村,斗争来回如“拉锯”。崔二爷叫嚣: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香香再遭困,危在旦夕……

天破晓,红艳艳大旗迎胜利,死羊湾变成活羊湾,革命报大喜!

王贵香香同声唱:咱们闹革命,革命也为了咱自己。

主题阐释

本剧原是民歌体长篇叙事诗。它的叙事语境中有三个叙事元素:爱情故事、复仇故事、斗争故事。所以,本剧当以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七十年前宁夏盐池周边地区人民走上革命的坎坷历程。再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欢与革命发展中的火热生活,从而揭示出个人命运与革命大业是血肉相连的必然因果。故事中还深刻地揭露了旧农村阶级压迫的悲惨状况,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民闹革命的壮烈景象,表现了革命与劳动人民争取幸福生活的高涨热情。

王贵和李香香是两个觉醒的青年农民形象,二人对革命充满坚贞的信念。这种坚贞是时代感情和个人感情的有机统一。他们敢于反抗黑暗、敢于争取自由,敢于谋求幸福的行动,展现出了那一个烽火年代的青年诉求,二位年青人是那一代群体形象的缩影。

七十年后的今天重将《王贵与李香香》搬上戏曲舞台。不仅是让秦腔剧坛再现两个红色恋人的纯真爱情,更重要的是用今天的价值观重新审视当年的建国大业,从中体味那一代人激情燃烧的苦乐年华。于是,今人们会重温他们当年发自肺腑的心声:“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户人”“一杆红旗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一杆红旗大家扛。国人共圆中国梦。

艺术特色

由于原故事本体是诗歌叙述形式,本剧创作手法也应该在史诗化上下工夫。通过史诗化的舞台表述,再现当年土地革命改朝换代时段的壮美时光。展现那一代人朴实正直的精神风貌。宏扬富有正能量的优秀革命传统。揭示革命成败对爱情和幸福的决定意义。

朴实,朴素,当是这个戏的独特风格。

这个戏的艺术特点是:以唱诗班、舞蹈队来讲述环境,烘托气氛。巧妙地运用西部独有的信天游,花儿等民歌小调抒发人的情感。细致入微地刻化每一个人物。悉心打造一部风格迥异的西部民俗风情剧。

剧中多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及西北富有民族特色的秦腔演唱手法,在新诗的韵味中体现出民族化和大众化的秦腔艺术特色。信天游与秦腔是西北地区的民歌与戏曲样式。其特点是:自由灵活,比兴丰富。表现力强,音乐性强。在原诗创作中。作者大量吸收其丰富营养,戏剧创作中应发展延续这个手法。比则运用自然。兴则触景抒情。这样既有利故事的叙写与铺展,又使得形象生动活泼,主题突出鲜明。

本剧力将鲜明的时代色彩,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质朴的传统戏曲形式融为一体。

演员表

剧中人:王贵…李小雄(饰)

李香香…柳萍(饰)

崔二爷…白大平(饰)

李德瑞…韦小兵(饰)

王麻子…周剑(饰)

小王贵…孙晓鹏(饰)

小香香…李丽萍(饰)

媒婆…赵曼红(饰)

家丁…马斌  胡兴怀(饰)

群众:由本院演员饰演

主创人员

编剧:锦云

导演:张曼君

作曲:徐志远  闫岩

唱腔设计:罗新昌

舞美设计:修岩

灯光设计:邢辛

服装、造型设计:王玲

形体设计:王俪伊

音响设计:李明

副导演:田丰

合唱指挥:陈宏

剧照摄影、平面设计:符祥平

  • 编辑:朱怡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