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北京大戏齐绽放

  • 2022-09-06 14:57: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一场场阵雨,为京城送来清凉,转眼间,秋色已浓。随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九月的北京迎来艺术的盛宴。北京出品的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话剧《喜相逢》、歌剧《同心结》陆续亮相艺术节,众多北京大戏齐齐绽放,首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迎来高光时刻。

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2年春,军代表玉琴回到了老家河北曲阳——天下闻名的石雕之乡,奉命采办石材,招募石匠去北京雕刻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村中,石、张两户世代以石刻为生的石匠之家,因老一辈的恩怨,几百年来已老死不相往来,石雕活儿是你干我不干,我干你不干。而玉琴既是石家的儿媳妇,又是张家的亲闺女。同时,她还肩负使命,无论如何也要请石老爹参加纪念碑的雕刻,因为他的雕刻绝技不可或缺。

当玉琴得知石老爹的小儿石贵和儿媳妇小荷在支前路上已经牺牲,她的内心是多么的震动;当石老爹得知大儿石富早在渡江战役时就已经阵亡,他的内心几乎崩溃了。在玉琴的努力下,石老爹终于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跟祖祖辈辈跪着雕刻的皇宫帝陵、帝王将相不一样,不仅是为自己死去的亲人刻碑,更是为无数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人民英雄刻碑。

最后,石老爹抛却了所有的个人恩怨,将自己对亲人、对英雄的爱都融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刻中……

时间:9月12日—9月13日19:30

地点:长安大戏院

话剧《喜相逢》

青年摄影师赵大河从老家东北来到北京,住进了天通苑。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众善良、热心,埋头为生活打拼的新老邻居,既有和他一样怀揣梦想来北京闯荡的年轻人,也有热烈期盼“回天行动”能让天通苑改头换面的老街坊。一段段充满烟火气又不失温情的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不经意间推动着“新”“老”北京的交替与传承,赵大河也在这个过程里重新审视着自己的理想与未来。两年时间一晃而过,是离开还是留下?在挫折与收获之间又该如何取舍?他必须做出选择。

年轻人与老街坊的相见相知,新北京与老北京的相遇相逢,奋斗者的梦想故事图鉴,实力老将与青年力量的携手演绎,定格和记录变化的每一时刻,几盏灯、几个家、一群人……青春与奋斗、理想与现实在故事中交汇,亲情、友情、爱情中舞台上相逢。

该剧具有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是“中国梦”的体现,是对当下生活的艺术观照。也是中国话剧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条件下与当代生活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成功实验。在艺术探索和创新上,具有示范性。很好地解决了主旋律作品如何受观众喜欢的难题,起到了在时代的节点,用艺术手段启发人、教育人的作用。在艺术创作上,实现了高水平的舞台呈现。编剧找到了“回天”行动里面最闪光的部分,导演们通过演员表演把这样的观点流畅地呈现在舞台。让人在舞台上看到了一种活力,也看到了“新北京”的面貌。

演出时间:9月6日—7日

演出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

歌剧《同心结》

民族歌剧《同心结》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题材,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川籍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故事,以曲折生动的情节描述黄继光及其战友们与朝鲜人民如何在反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结起彪炳日月的战斗友谊,歌颂他们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朝鲜武圣山下,春光明媚,鲜花盛开。中国慰问团代表、来自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的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黄妈妈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官和朝鲜乡亲们的热情欢迎。朝鲜姑娘朴顺姬又把曾给黄继光作为中朝人民友谊信物的“同心结”送给了黄妈妈,以表示对黄继光烈士的悼念。“同心结”在一双双手中传递着,把人们又带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演出时间:9月8日—9日

演出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歌舞史诗《奋斗者之歌》

大型情景歌舞史诗《奋斗者之歌》这是一部献给劳动者的奋斗史诗,整台演出由序《劳动畅想曲》、一幕《奋起》、二幕《奋斗》、三幕《奋进》、尾声《奋斗进行曲》组成,通过昂扬震撼的歌舞表演和倾情塑造的奋斗群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情讴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壮美展现劳动人民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建功圆梦的奋斗风采,豪迈礼赞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永创辉煌的奋斗精神!

演出时间:9月9日—9月10日

演出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歌剧《半条红军被》

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以“半条被子”的故事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在朴素的编剧、湘味浓郁的音乐和轻松激昂的指挥配合之下,同时又巧妙地运用舞美的戏剧氛围,引领观众纵身跃入最意想不到的长征故事。

演出时间:9月17日—9月18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2022国家大剧院戏剧季“八月十五月光明”中秋节专场》

中秋佳节,好戏连台!9月9日至11日,国家大剧院与上海弘依梅京剧团特别策划“八月十五月光明”系列京剧演出,诚邀广大戏迷、观众来看好戏,共度佳节!届时,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史依弘领衔,联袂北京京剧院张建峰、杨少彭、常秋月等,带来《四郎探母》《红鬃烈马》《贵妃醉酒》,京剧名家合作传统名剧,众星熠熠增色月夜良辰。

京剧《四郎探母》是生、旦行当唱腔成就很高的传统戏之一,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种种人伦之情。京剧《红鬃烈马》讲述的是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京剧《贵妃醉酒》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至今广为传唱。该剧通过纷繁复杂的身段和优美的“四平调”唱腔,把杨贵妃由期盼到失望,再到怨恨的复杂心情表现得百转千回。

演出时间:9月9日—9月11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话剧《小井胡同》

老话儿说:东富西贵,北贱南贫。北京南城的小井胡同住着一群普通百姓:电车工人刘家祥和妻子刘嫂,面铺掌柜老石夫妇,袜子铺小业主许六和刚接回家做妻子的从良妓女,被国民党军队拉去当伙夫的陈九龄,旧警察吴七,卖假药的混混儿小环子……解放军围城,世道要变了,这些平头百姓开始演出一场人生大戏。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新中国的道路并不平坦。随着小媳妇儿从乡下进城,住进了小井胡同,老街坊们又迎来了不平凡的岁月。热火朝天的“大跃进”中,人们不甘落后,一心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却闹得人仰马翻,房倒屋塌…… “文革”十年浩劫中,在以小媳妇儿为代表的造反派面前,老街坊们互相保护,互相扶持,却弄得人人自危,险象环生……

终于,“文革”结束。经历了小井胡同几度变迁,尝遍了三十载人生悲喜,老街坊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好好过日子了!

演出时间:9月2日—9月18日(周一休息) 晚7:30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

话剧《我爱桃花》

唐时,渔阳燕市少年冯燕与牙将张婴之妻通奸。某夜,张婴醉归。张妻忙将冯燕藏起。不想张婴醉卧时压住了冯燕放在椅子上的巾帻。待冯燕欲逃时,示意张妻将那巾帻拿来。张妻悄然到张婴身旁,彼时巾帻压在张婴身下,张妻会错了意,以为冯燕是要张婴腰间的刀,而要杀自己的丈夫。遂悄然将刀抽出,递给了冯燕。冯燕原想戴着巾帻跑走,不想这女人拿了一把刀给自己,“我要巾帻你却给了我一把刀,罢,罢,这样的女子心也太毒。”一刀把女子砍了。 

戏的由头是这个。 现代某剧团的三个演员在排这出戏,而戏却由于男女主演对于情人关系的争论而排不下去……

演出时间:2022年9月17日—9月25日晚7:30 (周二休息)

演出地点: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河北梆子《春秋笔》

梆子上八本之一。南朝宋文帝时北魏入侵,大将军檀道济主战,大司空徐羡之主和,押牌赌头;执掌“春秋之笔”的史官王彦丞主持正义,得罪徐羡之,檀道济出征。因其求子心切,檀妻生女闷闷不乐,乳娘赴灯棚消愁。适王彦丞仆人张恩抱王彦丞公子同至,檀家女佣为安慰主母,以女婴骗换而去。张恩失儿,回府请罪,王妻放张恩出走,中途遇酒友陶二潜,代之为永安驿丞。王彦丞因子佩戴御赐祥麟宝镜与之一并丢失,遭徐羡之诬陷,发配至驿。徐羡之更遣校尉追至,令驿丞杀王彦丞,张恩乃替王彦丞死。王彦丞至檀道济军中,以“唱筹量沙”之计大败北魏,截获徐羡之通敌卖国、扣押粮草罪证,奏凯回朝;王彦丞、檀道济各认子女归宗,大审徐羡之。徐谢罪自尽,王彦丞除奸奠义,重执春秋笔,记录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时间:9月15日19:30

地点:长安大戏院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