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历史文化的胡同,在国庆期间成为了热门游览地。下午四点,大栅栏杨梅竹斜街里游人来来往往。胡同两侧挂着的国旗,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
“这里不错,就这儿拍吧!”胡同西口,黎女士找了个角度,让爱人帮忙拍照,还特意嘱咐要拍上国旗。一问才知,她工作的单位正在举办喜迎二十大摄影展,这几天外出游玩,黎女士总要拍下不少照片。
游客朱女士则是带着父母孩子全家出动,前几天她刚看了一篇介绍胡同文化的文章,一下来了兴致,今天特意来了一趟胡同游。“这里既保存了老房子,又开了一些挺有特色的商店,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感觉挺不错的。”
在距离不远的铁树斜街,游客小骆和朋友发现了一个新奇玩意“未来邮筒”。原来,这是旁边一家邮局推出的服务,游客可以把信寄给未来。
“您现在写一封信,我们会先保管着,到了2029年或者2035年再投递。”店家介绍,年份的选择有着特殊的意义,2029年是国庆80周年,2035年则是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年份。
“挺有意义的啊,写一封吧!”小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希望用一封未来信激励自己好好工作。
游玩胡同的过程中,有游客还不忘接受一下红色教育的熏陶。在两公里开外的文华胡同,其中的24号民居十分热闹。这里是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的故居,不少家长都趁着国庆假期带着孩子前来学习革命历史。
“快来,这里能看李大钊发表过的文章!”展厅里,妈妈秦女士指着一块交互屏幕,招呼女儿过来。见孩子被其他展品吸引,秦女士自顾自看了起来,一连看了好几篇。
“以前只是听说李大钊的事迹,但他写的东西真没怎么看过。”秦女士感叹,来故居参观是学校给女儿布置的任务,结果自己也被吸引住了。“来之前以为这里应该挺老旧的,实际上不但保存得很好,还加上了科技设备来介绍,更生动了。”
来李大钊故居参观需要预约,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先生事先并不知情,来到门口一看,当天的门票已经被约空了。看到老先生参观的意愿十分强烈,工作人员在确认馆内实时人员并不多的前提下,让老先生扫完健康码后进入。
“我是东北来的,平时得帮着带孙子孙女。这不是国庆闲下来了嘛,就出来转转。”老人叫罗贵威,是共和国同龄人。这个国庆假期,他已经参观了香山革命纪念馆,陈独秀旧居等多个红色教育景点。参观完李大钊故居,他还准备去陶然亭公园的李大钊纪念室看一看。
“我1972年就入党了,也算个老党员吧!之前在老家,没机会看这些地方,现在来了北京,一定要看看!”罗老打算在参观完之后,回家把所见所闻跟孙辈多讲讲,“他们现在还小,但将来一定也得学习我们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得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