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钟鼓楼,是这座老城几百年来岁月的具象化体现。如果想在骑行的过程中体验京城历史,鼓楼——什刹海沿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骑着单车去什刹海,中途会经过北京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烟袋斜街。继续前行,沿岸的垂柳、夏日的荷花、冬季的冰场......什刹海的四季有不同的风景。
推荐线路:钟鼓楼→烟袋斜街→银锭桥→什刹海
钟鼓楼
中轴线北端,钟鼓楼这组古老的“时间建筑”也在续写着北京老城的光阴故事。钟楼、鼓楼一北一南,相望数百年。由此敲响的暮鼓晨钟,曾回荡在古都上空,镌刻出古人的时间秩序。
前不久,经过腾退修缮的鼓楼恢复了一层券洞历史原貌,首次对公众开放。一场全新数字沉浸展亮相,以“时间的故事”为题,邀市民走进这座古老的“时间建筑”,聆听历史回响。
走进鼓楼一层,置身于古建之中,7个券洞呈“丰”字形分布,相互连通,明亮开敞。7个券洞都被赋予了新“身份”——它们成为不同主题的展厅。
中心券洞纵横交错的建筑空间则变身全沉浸剧场。展厅内遮光帘升起、灯光转暗、提示音响起,观众循着钟鼓之声汇聚于此,星宿、二十四节气、古文诗句等传统文化元素一一呈现,带观众领略钟鼓楼的计时智慧、历史变迁,感受北京中轴线的时光流逝……这场沉浸光影秀,利用投影畸变矫正技术和空间定点声场,将音乐、鼓声和缤纷的影像与建筑空间结合,数字艺术赋予古建“新生”。
温馨提示:目前钟鼓楼暂停对外开放。
烟袋斜街
从地安门外大街往西,有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小街,全长232米,称作烟袋斜街。这条小街与烟袋存在怎样的联系呢?一是清末民初,小街上的店铺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为主,生意兴隆,烙印深刻;二是细长的街道形似烟袋杆,东口为烟袋嘴,西头折向南边的银锭桥,看上去好似烟袋锅儿。
如今,烟袋斜街已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行走在这条古色古香的步行街上,那些经营剪纸、陶器、捏泥人、吹糖人、特色小吃的沿街店铺,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郁的京味文化和民俗文化氛围。
银锭桥
银锭桥位于什刹海前海和后海之间的水道上,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南北横跨在连接两海的细脖处。过去,站在银锭桥上可望见西山,“银锭观山”因而成为民间流传的“燕京小八景”之一。如今,银锭桥也是人们游览什刹海的必经之处,不仅可以漫步观景、泛舟桥下,还可在桥边的饭馆里享受正宗的京味儿美食。
天气晴好时,登上什刹海银锭桥向西北眺望,近处水波粼粼,远处西山美景尽收眼底,被誉为“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历史景观重现。曾经,积水潭医院新北楼挡住了远处西山的部分山脊线,影响了在桥上观山的效果。2021年,为落实老城整体保护要求,积水潭医院主动缩减床位,拆除11层的高楼。经过疏解治理,景观视廊恢复。
什刹海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什刹海景区风光旖旎、景致独特,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赞美什刹海的风韵。什刹海沿岸,汉白玉栏杆与古朴的中式建筑倒映在一池碧波中,是北京极具文化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水景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