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王府井蝶变文化“金”地标

  • 2022-10-27 17:42:00
  • 北京日报

北京被历史和情怀镌刻过的大街无数,大名远播的不少,但唯有一条街敢称“金街”,这就是王府井大街——寸土寸金,甭管店大店小,在此若有一席之地,那便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这里满是几代人的回忆,在新华书店买的第一本书,在四联美发做的第一次发型……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商业格局几经调整,老街也几度蝶变。如今,这条大街仍然稳居京城商业版图的中心,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商业创新的气度,继续向世界敞开中国发展和文化自信的窗口。

据史料记载,王府井最早成形于元初修建大都之际,晚清时成为初具规模的小商业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长街分成3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甘洌可口的甜水井,遂称王府井大街。

新中国伊始,随着国民经济好转,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1.5公里的王府井大街再现辉煌。本报于1952年12月4日2版刊登的《星期天的王府井大街》一文中,生动描述了王府井大街的热闹——

“星期天早晨八九点钟,王府井大街商店的播音器里传出悠扬的音乐,一群群工人、战士、干部、学生陆续赶来。无论是公营还是私营的百货公司和商店,门脸似乎一下子变小了,顾客出来进去都得站在门口等一会儿。私营百货公司一天的销售流水比平常日子要增加两倍不止,国营百货公司也是如此。孩子们把卖儿童玩具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直到选中心爱的玩具才心满意足。”

那时候,一提起买东西,北京人首先想到的是王府井大街上的东安市场——“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这个始建于光绪年间的市场,亦是王府井大街兴盛的源头。其间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想吃中餐有东来顺,想吃西餐有起士林,想看戏有吉祥戏院,买药有鹤年堂……有钱没钱,都能在东安市场逛上一天。

1955年9月25日,位于东安市场对过儿的百货大楼——北京市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正式开张。这是一栋地上6层、地下1层的现代化商场,在售商品近两万种,囊括了当时全国各地质量上乘的日用工业品、手工业品、土特产品和部分国外商品,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第一店”。

开业当天,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为百货大楼剪彩,9扇大门同时开启,数千名顾客一拥而入。当天营业结束,销售额喜人,相当于原北京市百货公司第一和第四门市部5个商场(都在王府井一带)上一个星期天销售总额的两倍多。工作人员打扫货场时,光顾客踩掉的鞋就撮了好几簸箕。(1955年9月26日《北京日报》2版,《首都百货大楼昨日开幕》)

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王府井大街视察时,勉励各商店的职工“想办法,把老字号的特点和传统的东西都保持下来,使商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经过几次商业网的调整,到1980年时,王府井大街已经形成了以百货大楼、东风市场(新中国成立20周年前夕,东安市场重建更名为东风市场)为主体,包括各行各业136家店铺的商业群,其中不少是著名的老字号。(1980年7月21日《北京日报》3版,《王府井大街今昔》)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王府井大街凭借“买全国,卖全国”的招牌登上全国商业街的巅峰。

在商品奇缺的计划经济年代,排队购物是王府井大街上的一景儿。无论买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还是买新“三大件”(冰箱、电视机、洗衣机),长队一排就是一宿。

上世纪80年代初,王府井大街上又多了一条长队,它属于王府井新华书店,往往还没开门,老少书友们便翘首以待。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书店里开辟出一个“英语角”,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有了英语口语初体验,尽管磕磕巴巴,却是热情无比。王府井新华书店欣然接纳了一代人的求知热情。

对外开放的窗口还在扩大。1992年,王府井南口盖起一座红白相间的二层小楼,那个红头发、黄衣服,咧嘴傻笑的“小丑”第一次让中国人认识了快餐巨头麦当劳。(2009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2版,《王府井繁华录》)

正是由于改革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王府井大街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打响了“金街”的名号。与此同时,北京西单、建外、亮马河地区的一家家商场崭露头角,京城的商圈四处开花。只不过店铺林立的王府井大街营业面积仅有19万平方米,被日渐拥挤的街道和越来越多的车辆行人限制了发展。在一个个现代商圈面前,王府井大街虽有“余威”,但已掩盖不住设施老旧、理念落后、环境堪忧等一系列问题。

1993年秋,作为王府井标志之一的东安市场(原东风市场)拆除重建,揭开了王府井地区大规模改造的序幕。

紧接着,是王府井新华书店闭店重建。1994年11月13日傍晚,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中,全体店员向来往顾客行礼告别。人们依依不舍地在书店留言簿上留言:“为你们的过去骄傲,为你们的将来振奋”“记得第一次来这里,已是20年前了,如今我们长大了,衷心感谢你,我的老师与朋友”……(1994年11月14日《北京日报》1版,《读者惜别王府井书店》)

东安市场拆了、新华书店关了、四联美发搬了……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王府井大街大刀阔斧,开启了大规模改造。

王府井大街进行改造的8年,是北京道路交通建设速度最快的8年,也是北京商业发展史上商场建设速度最快的8年。在这个空档期,王府井的辉煌逐渐转让给了二环、三环附近的商场——赛特购物中心、公主坟城乡贸易中心、燕莎友谊商场、当代商城、双安商场等。此时的北京,环状商业结构初见规模,打破了此前多年以长安街为中心,王府井、西单、前门为主要抓手的线性商业结构。

1999年9月11日19时,70平方米的“王府井”紫铜巨匾揭开幕布,百年老街涅槃新生。全聚德、东来顺、瑞蚨祥、四联美发、中国照相、亨得利钟表店……搬走的老字号陆续回来了;拉洋车的、提鸟笼的……一座座生动的铜像回放着京城旧事。崭新亮相的王府井大街,在古朴典雅中透着浓浓的京味儿,传统与现代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在开街仪式上,时任北京市市长刘淇表示,王府井是首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王府井商业街建设是北京改革、发展的缩影,它的深刻变化反映了首都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坚定信心。(1999年9月12日《北京日报》1版,《王府井隆重开街》)

王府井大街的回归,在京城商界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的商业版图重新洗牌——从王府井大街往东,延长线上有恒基中心、中粮广场、赛特购物中心、友谊商店、贵友商场、国贸中心等;往西以西单为起点,延长线上有百盛、复兴商业城、长安商场、城乡贸易中心、翠微大厦等名店。北京的商业结构形成了线状和环状共存的局面,而位于中心的王府井大街成为不可取代的“金街”。

不止于此,王府井大街继续“北延、东进、西扩”。2000年3月,王府井大街整治改造二期工程启动,计划形成北起灯市西口、南到长安街、西至南河沿大街、东至东单北大街的十字构架,使原有的商业街概念扩充为市级商业中心区,形成购物、饮食、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元经营格局。(2000年3月22日《北京日报》1版,《王府井挥动“金十字”》)

王府井大街的人气儿回来了,但细琢磨起来,又没完全回来。2016年,王府井大街做过一次调查,外地游客和本地消费者的比例是7比3,也就是说,这条大街更像是一个旅游景点,离文化、商业、旅游融合街区仍有不小的距离。

王府井大街瞄准“世界十大商业街之一”的目标,再一次启动转型。

2016年,存在了30余年的东华门夜市撤市,还路于民,同时也留出了故宫与王府井的重要通道。第二年,存在了17年的水吧撤场,转为摆放公共服务设施和建设艺术景观;沿街16块大型楼顶广告牌匾拆除,露出天际线;举办橱窗设计大赛,让主街上的橱窗更具潮流感;增加可移动、组合式花箱座椅,为主街添绿、供行人休息;清退“礼品街”等与定位不符的业态……王府井大街一共开展了4大类12项环境美容工程。(2017年9月17日《北京日报》2版,《12项整治工程提靓王府井》)

在做减法的同时,王府井大街也在用心做加法。

2017年5月,位于王府井大街1号的嘉德艺术中心试营业,每个月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艺术展览,部分免费向公众开放;2017年9月,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设计制作的庚彩熔铜雕塑《五牛五福》亮相,为步行街增添了文化气息;2017年11月,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王府中环”试营业;2017年12月底,有着257年历史的英国“老字号”玩具店哈姆雷斯在百货大楼开业,是该品牌迄今为止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店。

“以前卖果脯、纪念品的店挺多,大街上都是游客。现在,网红店多、国际大牌多。”2018年9月,海淀区章女士一家来到整治升级后的王府井,先奔网红餐厅“打卡”,再到书店挑书,最后去给孩子买了玩具,一圈逛下来十分欣喜,“变化真是大,以后会经常来看看!”(2018年9月22日《北京日报》5版,《金街加减法》)

王府井大街所做的加减法,才是真正的重拾人气,也让其他举棋不定的老商圈眼前一亮。

2018年初,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本市提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尤其是要加快推进王府井大街、西单商圈等传统商圈提质升级,探索新业态模式,创造消费供给,促进品质消费。

作为老商圈的转型代表,王府井大街迈出了探索新业态模式的第一步,提供了生动的样本:抛弃过往单体商场的路数,打造多元化综合街区。如今的大众消费已不是简单的“买买买”,更需要的是集服务、审美、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验。(2019年12月25日《北京日报》8版,《找准定位让老商圈重焕光彩》)

王府井建设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王府井商街将以文化为引领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全中国最好的商业街。”

其实,有700年建街史的王府井大街,文化底子并不薄,街区范围内有十余家文化艺术设施和多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照相馆、首都剧场、外文书店、老舍故居等也集聚于此,人们期盼能体验到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19年8月,王府井百货大楼里出现了一个老北京沉浸式体验街区“和平菓局”,一推出便成为网红打卡地。蜿蜒的老胡同透着京味儿,四合院门口停着二八自行车,小卖部的雪花冰箱里搁着北冰洋和瓷罐酸奶,副食店里还有小时候打过的酱油,就连胡同深处的公共厕所都是记忆里的模样。

“童年的回忆”“真实的老北京”……打破了“本地人不去王府井”的印象。

打开北京市的地图,故宫、王府井、隆福寺这3处知名文化地标构成一个三角形。现在,这一带有了新称呼“文化金三角”。

自今年起,东城区将以王府井大街为主轴,向西连接故宫打造古都文化带,向北衔接隆福寺建设开放式街区,探索王府井与隆福寺形成“宽街窄巷”,将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打造为国际顶级文化矩阵。(2022年8月13日《北京日报》1版,《“文化金三角”大有可为》)

从一枝独秀到黯然失色,再到涅槃重生,王府井大街经历的每一个低谷都是商业版图的一轮换血,登上的每一座巅峰都是时代发展的一次飞跃。如今,人们心中依然视它为“金街”第一,而它不负众望,聆听着时代脉搏的强音,稳稳起跳!

本版文字:汪丹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 编辑:党思洁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