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3000多人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3月18日, 80余所大中学校、北京总工会、北京学生总会等数十个团体1万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会后,约2000人的请愿团在请愿时遭到段祺瑞反动政府卫队的残酷镇压,当场牺牲47人,伤199人,失踪60余人,酿成了举世震惊的三一八惨案。
1935年12月9日,10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学的数千名学生涌上北平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百年奋斗,青春激荡。
当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
总有一个地方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
驻足凝视这片祥和安宁的土地,
他们的身影总能浮现于眼前。
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中,
他们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他们就是
刘和珍、韦杰三、杨德群、
魏士毅、李家珍、林孔唐、范士融
……
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及其领导下国民大革命时期牺牲的海淀高校学生。
“初心之旅”红色旅游线路,就是为纪念这些革命先辈,将他们的足迹串联成线。从北京师范大学的五四纪念碑、三一八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一二·九纪念碑,到北京大学的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埃德加·斯诺墓地,再到清华大学的韦杰三君死难纪念碑、施滉烈士纪念壁碑、纪毓秀墓、清华英烈纪念碑,圆明园三一八烈士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等等。这些,是脚下的红色线路,更是心灵的红色之旅。
北京师范大学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
“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座浮雕,上画着的是一位96年前牺牲的师大先烈——刘和珍君。鲁迅先生亲作《纪念刘和珍君》,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赞扬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
“初心之旅”红色旅游线路起点从北京师范大学出发,这里有北京师范大学五四纪念碑、一二·九纪念碑和三一八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记述着北师大学生参与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缅怀革命烈士。
北京师范大学五四纪念碑
三一八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
孟子曰:“吾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配义与道。”
这是碑文最上方篆书“浩然正气”的出处,也体现出高师学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京师风范、先锋气势和大义凛然、敢于牺牲的爱国精神。
北京大学
出了北京师范大学,往西北走,来到北京大学,这里的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埃德加·斯诺墓地,承载着革命先烈崇高精神的记忆。
北京大学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北京大学埃德加·斯诺墓地
清华大学
再往北,便是清华大学,这里有韦杰三君死难纪念碑、施滉烈士纪念壁碑、纪毓秀墓、清华英烈纪念碑,向我们讲述了民族危亡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学子们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壮烈情怀,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
韦杰三君死难纪念碑
清华英烈纪念碑
圆明园遗址公园
再往西,就到了圆明园三一八烈士公墓,它承载了民国史上一段触目惊心的往事,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雨沧桑。
如今,九十多年过去了,海淀高校学生跟随摄制组再次来此凭吊,似乎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民众的爱国热情,听到学生们的呐喊,看到烈士们的鲜血。
圆明园三一八烈士公墓
李大钊烈士陵园
再往西,沿颐和园路、玉泉山路、万安东路,最后来到李大钊烈士陵园,这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发挥着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社会大课堂教学实验、干部教育培训等综合功能,是集纪念、教育、宣传等于一体的生态化、现代化、人文化陵园。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
李大钊曾明确指出,中华是否能回春再造,衰老的民族是否能变成青春的民族,关键在于青年是否自觉。用青春的生命建造青春的国家,“不忘初心”红色路线最后一站李大钊烈士陵园,让我们共同感受革命烈士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浩然正气。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抔魂。
回望曾经风云激荡的岁月,
每一方碑石之上,
都深深镌刻着青年学生的热血和呐喊。
这些历史的丰碑,
时刻警示我们,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血脉永续,山河日新。
海淀着重推动红色旅游持续性发展,
不断挖掘红色资源、
播撒红色薪火、
传承红色传统,
鼓起迈进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