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阅读推荐|新的起跑线,让阅读依然与我们相伴

  • 2023-01-05 08:45: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阅读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随时随地只要愿意都可以翻开书本;阅读又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静下心来沉浸其中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新的一年新的起跑线,让阅读依然与我们相伴!

《百年大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近期,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李海青所著的《百年大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书中,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百年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在成立后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卓越的领导能力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全书以整体视角阐释理论逻辑,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内涵、使命和特征。作者不仅从指导思想、前提基础、价值宗旨、自觉使命和最终使命等多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内涵,而且从民族国家、国际交往、人类未来三个维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所承担的三重历史使命。书中对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集中分析:对伟大使命的明确认知与自觉担当、对历史规律的理论探求与实践遵循、对指导思想的极度重视与发展创新、对群众路线的牢固树立与贯彻执行、对民主集中的制度要求与组织建构、对党性修养的高度强调与典型示范。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内涵、使命和特征的阐释,科学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大课题,使读者能够在透彻的理论分析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特质以及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全书以契约视角分析价值逻辑,科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与成员存在的独特的使命型契约、与人民之间存在的道义性的心理契约。该书从形成背景、基本特征、功能作用及当代审视等方面论述了使命型契约何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与组织成员之间的独特契约关系,作者以深刻的见解,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契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人民至上是其根本立场与价值取向,作者高度概括、细致阐发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道义性的心理契约,特别是党与人民之间的生死伦理,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骨肉亲情、鱼水深情。

全书以组织视角把握政治逻辑,系统阐发了发挥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自主性与确立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领导核心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不是全部党员数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有着庞大的组织规模、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纪律、有效的组织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缘事说理、论从史出,该书在中外横纵比较间,提炼出政党自主性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政党组织、政策制定执行和外交的自主性进行了全面研究,为深化拓展学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主性问题研究提供了新启示。该书以通俗的语言阐释深刻的政治逻辑,从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阐明了党的组织逻辑,阐述了艰巨复杂形势与决策有效落实要求确立领导核心的必要性。一方面,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是在长期实践、伟大斗争进程中确立的,众望所归;另一方面,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习近平同志的领导核心能力。作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领导核心的分析,深刻回答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全书以现实视角展现实践逻辑,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在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中的时代价值。作者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在把握中国现代化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将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现代化历史使命归纳为四个方面:求得民族独立、推进经济发展、构建制度体系、确立价值理念,清晰地展现出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经济基础、制度保障、价值确证,表现出逻辑的严谨性、结构的层次感。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者聚焦现实,从原初的理论逻辑、必需的前提基础、事业的开创发展、卓越的领导能力四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具有内在性、根本性和核心性作用。这种史论结合、直面现实的深入思考,体现出作者对时代的强烈关切。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井冈山是神圣的。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孕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召唤着作家前去深入生活,抒写当地乡村新貌。近日,井冈山乡村采风作品选《在希望的田野上》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作品63篇,分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三辑,记录下作家探访革命圣地的真切体会。书中作品或讴歌井冈山精神,或讲述“挑粮小道”上的红军故事,或记录山中养蜂人生活,或白描仙口景区的和谐生态,绘就出一幅革命老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大美汉字》

《大美汉字》是一部讲述汉字演变与发展的图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专为初学者设计,题为“古汉字入门浅谈”,带有导读和总论性质。“汉字是象形文字”意味着什么?同一个字形为何能用来指示多个意义?怎样利用汉字构形部件的含义,提取公约数,理解一簇古汉字?书中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作为专业学者,徐超像一位向导,带读者探索汉字起源,了解造字法则,梳理文字发展变化规律,解密语音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在50页篇幅中,浓缩出最重要的文字学知识。该书下编题为“一百个古汉字浅解”,以单字为条目。每个条目下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三体字形;二是以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为基本依据,解释每个字的构形意义和构形方法,说明其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及其在卜辞、铭文中的用法,每个条目均附有作者书写的金文书法作品。其中有的条目还连带介绍了少量与被解释字相关的其他字。比如书中提到的“安”字,最初的字形像个屈膝而坐的女子,女子臀部下方有个短小的斜线,表示女子臀部安坐在脚跟,以此体现安处、安宁的意思。后来在这个字形上面加了个“宀”(mián),“宀”在古汉字中是房屋纵剖面的象形,原字形上加“宀”的意思表示女子在室中安坐。战国晚期金文又在原字形的下面加“心”作意符,强调心里安宁,就又加深了一层意义。有意思的是,那个短小的斜线一直到小篆时才省去,这一方面说明汉字的传承性很强,同时也说明小篆确实有删繁就简的功劳,体现了汉字的发展方向。

《大美汉字》还是一次印刷和装帧的“实验”。2022年度“最美的书”评委认为,该书朴素雅致,翻阅舒适,没有多余的装饰。封面采用特种纸专色印刷,并以竹简的抽象图形做击凸,点与线的结合呈现出浮雕效果,纹理与函套相呼应。古典纸与水纹纸的运用增加了本书的古籍韵味。全书的设计克制且有张力,书口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与主题相吻合。读者能够通过翻阅和触摸纸张,与过往对话,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趣说中国好诗词》

这本书自然要说“趣”,解析传统名篇的旨趣、意趣、情趣,但这本书的主要特色还是“趣说”。

“趣说”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简单对译就是追求可读性,突出创新解读,采用新的呈现形式、新的语言风格。大体来说,“趣说”就是从分析走向赏析,从论文走向美文,回归传统,不求体系完整,不弃“片面”心证,与读者“神交”,击掌为号,“呵呵”一笑,月满天心。我有意重走现当代诸多名家赏析诗词的路子,尊闻一多、宗白华、朱光潜等人为并列“广大教化主”,虽然无法企及大家,但“立志”取法乎大家,以读者欢喜为自己的欢喜,与读者进行有品质的趣谈。

本书的“趣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古典诗词内在旨趣、意趣的重新审视和发现,二是采用新的欣赏方式和表达方式来呈现这种发现。

古典“今读”,要义在于引入当代新思维,突破传统“成见”,以今人具有的见识来重新发现、重新评价古典诗词中包含的人文价值,也批判古代诗人囿于成见“埋伏”于诗词中的可笑之处,取其精华,笑怼糟粕。总之,通过新式解读,给自己“开个光”,也给读者“借个光”,即使不能豁然开朗,也能“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以期见识清明一些,思维独立一些。

比如,《汉乐府·上山采蘼芜》记录了分手夫妻偶遇时的一段对话,历来的评论重在赞美诗歌中女子贤惠勤劳的品质,但换个角度,以今日男女平权意识来重新审视他们的对话,点破男主人公“普信男”的言谈举止,这首诗,既可笑,也可乐,但同样令人深思。

名作是经得起阅读和再发现的,古典“今读”,应有建设性阅读和价值新发现。闻一多曾把《春江花月夜》称之为“宫体诗的自赎”,夸奖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本书探寻了闻一多激赏此诗的原因,也提出了我对这首诗的价值新发现:这首诗不仅仅包含了古代诗文少有的“宇宙之问”,也以具象的方式展示了历来语焉不详的“大唐气象”。

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和思考,从欣赏古诗词开始,形成对他人、对外物的广谱性接纳、欣赏与感谢。

《美丽阁》

小说集《美丽阁》由16个短篇小说组成,又可视作一个“散长篇”。书中的16个小故事,语言风格、形式技巧都存在高度有机的联系,这些联系通过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珍妮花、阿珍、阿丽、阿美等人物,以及香港、美国的一些生活场景得以体现。

这是一册关于“远行”的故事,但讨论的不是出发与行程,而是某种“到达”。周洁茹笔下的女性有的远涉重洋,有的独漂港埠,基本上都是到达之后的状态。这似乎也是日常生活美学统领下的小说写作潮流,与启蒙主义面向的小说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呼吁觉醒,前者强调当下。或许是人生阅历比从前更为丰富,周洁茹的这本小说集,情感使用极其克制。书中用句极简,单句成段的情况密集。简短的话语可以中断倾向性的描述,使情感经常被隐藏。作者在行文中有一种奇妙的自信,她从不做多余的解释,充分相信这些场景对于作为知音的读者是可以被解码的。

小说的情节都很淡,经常是由事件的一般叙述或对话引起,不急不缓地顺着主人公的思维,爱对话就对话,爱行走就行走,只在最后,突然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感悟,给小说一个浅浅的交代。比如《美丽阁》讲两个稍显落魄的女人的重逢,各自的负担与无奈都被对方记忆和原谅着,但最后阿美的一句“你给自己挣了个明天”,却让这充满负重感的一场重逢突然欢愉起来。《51区》讲述的是在美国内华达州,“我”与珍妮花汽车胎爆的故事。主人公突然发现歇脚的餐厅外就是传说中的“51区外星人中心”,于是两人开始了关于外星世界和人生的对话。《美丽阁》中的短篇,需要读者保持高度的凝神,在这种看似寡淡的闲谈中复习自己人生中的点点滴滴,这是小说一种独特的“渗透性”。

《行走的学校》

新安旅行团是一部厚重的历史。1929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省淮安市创立新安小学。1935年10月10日,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新安小学第二任校长汪达之决定,带着由14个孩子组成的“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以长途修学旅行的方式,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他们经过22个省(市),历时17载,行程5万多里,守望相扶,艰难成长,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决心,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并最终成长为新中国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在苏北根据地壮大,在解放战争中得到锤炼,在行走中完成了一群小好汉的如歌征程,谱写了中国少年儿童革命团体史诗般的光辉篇章。

《行走的学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部书写新安旅行团少年在烽火中成长的小说。作品完全置身于那段战争中的童年,以纪实儿童小说的手法,塑造了刘纪宇、童牧、章枣、丁捷等英雄少年形象,精笔描摹了新旅少年们在特殊时期的群体性经历和成长,刻画出一种坚韧不屈、积极作为的成长精神,凸显了一个少年革命团体对中国少年儿童运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凸显了教育在抗日教亡图存运动中对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少年树立榜样的力量,砥砺精神品格,厚植家国情怀。

《熊猫小四》

老作家叶广芩近年来涉笔儿童文学,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儿童小说。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多写动物与孩子的故事,新近出版的《熊猫小四》,讲的是少年汪汪与一只熊猫幼崽“小四”的故事。小说通过将人物的成长与动物的成长关联在一起,传递出对人与动物如何建立内在生命联系的思考。

大自然是汪汪成长最好的启蒙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汪汪营救了一只熊猫,并给它起名小四。小四在人们的关心下日益康复,成了孩子们最好的玩伴。直到 “猫调队”凌队长知道了这件事,小四的命运发生了转变。送小四出发前夜,它破窗而逃,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汪汪通过小四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可爱以及生命的野性……这些宝贵的经历增进了汪汪对生命的了解与敬畏。最重要的是,汪汪学会了如何面对失去。汪汪意识到,生命有共通之处,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规律,不能因一己之爱而自私地违拗小四的天性。毕竟,与野生动物的相处之道首先应该是尊重。作者传达的这个主题,无疑给阅读此书的小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熊猫小四》还是给小读者的一堂生命教育课。小说的另一条故事线索在“猫调队”成员小周与汪汪之间展开。小周对汪汪关爱有加,是一位称职的启蒙老师。在一次艰苦的调查工作中,小周不幸牺牲,汪汪十分难过,他在小周身上看到了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也看到了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背后的付出与牺牲。小周安葬在三庙村,他的墓碑上写着“看见你我们更热爱这片山林”。作家在这里不避讳死亡,她希望小读者借此明白生命的宝贵,进而反观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墓志铭所写的“看见你我们更热爱这片山林”,给汪汪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 编辑: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