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唐宋,平民会过什么生活?这本书,揭开唐宋都市社会的另一面

  • 2023-01-13 22:42:00
  • 北京日报

在“穿越剧”流行的时代,我们都曾想象穿越到汉唐盛世,领略长安、洛阳两座都城的繁华。然而,能否看到平民在历史中的真实境遇,体现了“为人民做学问”的学术良心。《唐五代宋初都市社会中下阶层研究》以独特的问题意识,揭示唐宋都市社会的另一面相。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食货派”学者率先研究经济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影响,何兹全先生对寺院经济的探讨、陈寅恪先生对统治集团权力递擅的考察、吕思勉先生撰写中国通史和断代史时对阶级作专章论述,无不体现出通识之士对阶层变动的高度重视。同一时期,在陶希圣、鞠清远、吴云端等先生影响下,学界开始重视对唐代都市的研究。

事实上,中古时代逐渐形成了城乡分野的格局,这进一步构成了城市和农村在功能划分与人员构成上的差异。唐代都城不仅承担了国家的政治、文化职能,其物资调配、商业流通,官员选拔、富商云集等状况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建筑业、运输业等随之产生,甚至形成了名为“牙人”的经纪人群体。城市经济发展还为农闲时农村人口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与商人、选调官员、举选人群体一道又构成了唐宋城市的流动人口群体。

基于都市与普通城市和农村迥异的社会阶层状况,对都市经济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学意义上的唐代社会阶层,从而为彻底抛开传统以贵族为核心的历史观,全面认识唐代社会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而宁欣教授将唐宋城市社会分为上层(皇室、贵族、高级官吏)、中上层(中级官吏、大工商业者、中高级僧侣)、中下层(普通工商业者、一般居民、普通军士、中下层僧侣)、下层(普通奴婢、杂户)、不确定群体(外来务工人员、进京官员、举选人群体、旅游者等),是合乎实情的。这样的划分,为推进对唐宋都市社会阶层的深入考察奠定了坚实基础。

章学诚曾言:“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考证固然是史学的重要工作,但本书的独特贡献,在于作者思想特质所触发的兴趣点和考察路径。

以往的经济史研究多集中在中央财政和制度研究,本书巧妙避开了以往学者聚讼纷纭的繁琐考证,把关注点转向这些制度产生的实际效果和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面貌,形成了眼睛向下的视角。例如,作者把流动人口作为了解都市阶层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聚焦唐代长安尚侈之风影响下,公共与皇家建筑修造为唐代都城工程建筑业提供的发展契机,以此回答工匠群体何以形成“浮寄流寓,不可胜数”的壮观景象。再如,聚焦唐代中后期诸使司中的宦官群体,受宦官整体权势影响下的兴盛与衰败,及其对皇城生活、京畿治安产生的具体影响。这样切中肯綮的研究,是对宦官群体生境状况的客观反映,从而加深对皇权政治权力结构的理解。

读罢全书,尚有些许不同看法向作者求教。本书第二章《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讨论中古城市社会转型,认为隋唐时期出现了“市民”概念,用以“泛指包括工商业者在内的城市居民”,从士人到市民的称谓变化“是城市社会发生变化的反映,从士人社会走向市民社会具有标志性的转变”。不过,我们知道,唐代出于对太宗皇帝的避讳,“民”经常写作“人”,由此,“市民”与“市人”两个概念似乎很像。退一步讲,概念的变迁在多大程度上能显示社会形态转型的尺度,似乎也有待深思。

该书还讨论了“市民话语权的延伸”,认为罢市“成为市民群体——城市中下层民众非暴力传递信息的最高形式”,“集体‘罢市’逐渐成为市民维护经济利益的主要目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市民社会的成长”。唐代不仅有罢市,史书记载长孙顺德、淮安王李神通等显贵死后,皇帝都要为之“罢朝”。《旧唐书》明确记载三品以上官员死时要为之辍朝。因此,虽然重大利益受到侵害时民众有可能自发罢市,但这种多见于重臣死后的罢市未必系自发行为。(作者:李明阳,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