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启阅读计划吧

  • 2023-03-09 10:32: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阳春三月,让你我不负韶光,一起读书吧!

《绥中岁月》

绥中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地区,是一方深深烙着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是绥蒙地区武装革命斗争活动的重要区域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主战场,是国际交通的联接点,战略地理位置十分凸显和重要。

1938年秋,八路军120师和山西省抗日总动员会四支队组成的大青山支队,挺进到大青山的腹地——察右中旗大滩,在灰腾梁上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鼓舞蒙汉各族各阶层的抗日信心,和这里的蒙汉各族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解放战争时期,绥中地区的各族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剿匪、除霸,为捍卫新生红色政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那些为理想和信仰而献身的革命战士、游击队员和人民群众,用他们的英勇事迹编织出一幅幅感人肺腑、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积淀成就了厚重的红色革命基因。

《绥中岁月》一书,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红色江山”系列丛书中的一部重点图书。书名由贺龙元帅的女儿、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贺晓明题写,原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井泉之女李力清等革命后代担任顾问。策划编撰过程历时2年时间。寒来暑往、顶风冒雪,策划编撰团队克服诸多困难,走遍绥中大地各处的红色遗址和革命纪念馆,遍访革命前辈和英雄后人,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照片。书中的故事史料详实,人物生动鲜活、感人肺腑。

《绥中岁月》一书,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本全面介绍讲述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一带革命历史和红色故事的图书。书中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是第一次公开宣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学习价值,被相关专家誉为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革命史和八路军在内蒙古抗战史的空白。

《绥中岁月》一书,是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对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国热情有积极重要意义。

《饮食与中国文化》

如果说有一样东西,可以同时承载中国人的情感、人伦、理想、政治、现实,那一定是“吃”。日常一日三餐的背后,是我们生活与生命的延伸,也是我们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对于吃,我们总是保有好奇心的,古人怎么吃,吃什么?古代有哪些名厨、名菜?一些古装电视剧里的美食情节有历史依据吗?古人最初也是用餐叉吃饭,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筷子?我们习以为常的饮食礼仪起源于何时?这些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作者以考古学家的身份介入饮食的发展流变之中,通过一线考古现场和古画典籍,图文并茂地将古代时令风物、诸方佳馔、烹饪技法、节庆礼仪、茶酒雅事一一铺陈在读者面前,记录食物达千种,或图示其形,或字释其味,甚至究其容器,解其命名,考其流变,述其雅事,生动还原历史细节。

《花与鸭嘴兽》

在阿尔卑斯山割酸模是什么体验?为何说喜欢独居的仓鼠和番茄有天性相通之处?旅途中,如何识别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让女儿过一把摘花瘾?这些都能在《花与鸭嘴兽》中找到答案。

作为一本不那么“科普”的科普书,植物达人天冬从旅行见闻和园艺实践着笔,在小说般的叙事中,呈现出不同寻常的他乡风物。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道出植物的喜怒哀乐,兼顾知识性、文学性与趣味性;每章所配彩色插画清新可爱,让文中“出镜”的动植物有了具体形象,方便读者了解自然知识。

作者将生活感悟与花草相结合,由自己的经历讲到与花草、动物的故事,赋予花草动物人类的情感和语气。在他笔下,万物皆有自己的脾气:花园里的月季、石榴、牵牛花会相互攀比自己的“伙食”待遇;啃食喷了橘子皮水的月季,红蜘蛛们会讨论今日食物的口味不佳;有个性的驴子会对人类一厢情愿添进草料的昂贵虫草不屑一顾;开拓地盘的青年黄鼠狼在争抢战斗后躺在草地上“惺惺相惜”……在天冬眼中,动植物虽无法口吐人言,但也有情感,会对无法改变的外界条件加以抱怨,会对自身条件的限制自嘲调侃,甚至会对人类做出的“错误”操作报以嘲笑。

在这本书中,各有脾性的万物共同构成了一首隽永的风物诗。正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或许对于自然界而言,植物与动物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情感。清新幽默的行文、不失严谨的科普,跟随作者的文字,读者也进行着一场独特的旅行。

《皖美三部曲》

  《皖美三部曲》:斯雄著;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美源于生活。斯雄新著《皖美三部曲》较好地体现了丰富与和谐之美。全套书包括《徽州八记》《江淮八记》《皖韵八记》三本,围绕安徽历史人文展开笔墨,从琅琊山到小岗村,从五禽戏到宣纸制作……话题林林总总,无不折射出这块土地的人杰地灵。

《皖美三部曲》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作为媒体人,作者在讲述江淮故事、描画徽风皖韵、展示皖江水的澎湃、凸显江淮人的豪情时,将新闻与文化、历史与现实自然融汇于笔端,作品的广度和厚度随之拓展。比如,在《凌家滩记》中,作者记述凌家滩遗址发掘过程的同时,写出了中华玉文化礼制规范的博大,既有新闻报道的真切,又有历史散文的纵深。《“七仙女”记》回溯神话传说,品味戏曲剧种,传奇与现实相融,艺术与人生交织,五味杂陈,八音交响。书中的其他篇章,如《安茶续香记》《构树扶贫记》等侧重新闻现实性,也不乏对历史文化的回望;《中都城记》《杏花村记》《桃花潭记》等文史钩沉之作,贯穿作者立足现实的深入思考。

江淮大地滋养着作者,作者以自己的笔墨为这片土地传神画像。《皖美三部曲》体现出作者由现象求本质的内在追求。《槐林记》《王家坝记》《江淮运河记》《宣纸记》等篇章,用心讲述江淮儿女的奋斗故事,展现劳动之美和创造的诗意。《六尺巷记》呼唤礼让精神,《天柱山记》思考修身齐家,《淠史杭治水记》辩证对待人与自然。作者从江淮大地的外在形貌洞察内在精神,注重由表及里地表现这片土地的历史与当下,唱响徽山皖水、徽风皖韵的赞歌。

既丰富多样,又有所旨归,生活如此,文章也是这样。《皖美三部曲》写历史写当下,写江淮文化的丰富样貌,同时贯穿着作者对历史人物、当代生活的体察与感悟,唤起读者情感共鸣;由现象求本质的写作追求,则使文章具有思辨特点。说到底,作者对江淮土地的爱,使其捧出《皖美三部曲》,以满满真情展现这片大地的丰厚与秀美。

《散文中的北京》

《散文中的北京》收录了二十七位作者关于北京的散文佳作,从许地山、张恨水、郁达夫、郑振铎、王统照、老舍、俞平伯、废名、沈从文到杨朔、林海音、汪曾祺、邓友梅、肖复兴、叶广芩、史铁生、刘一达、宁肯、彭程、祝勇、周晓枫、邱华栋、乔叶、袁凌、徐则臣、石一枫、侯磊。这些作品,从《想北平》《苦念北平》《北平的四季》《上景山》《陶然亭的雪》,到《颐和园的寂寞》《老北京的夏天》《我与地坛》《紫禁红》,其中既有北京的日常生活、北方风物,也有京味京腔、北京美食;既有烟火气十足、喧腾繁华的北京,也有四季分明、郁郁葱葱的北京。

《散文中的北京》一书的主编张莉在序言中指出,读者会在这本书中看到浩大北京的“毛细血管”,“比如那些花草瓜果,那些日常点滴,那些人情事理……正是这些毛茸茸而富有质感的细节,才是北京之所以是北京的底色。”因此在编选的同时,她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重新阅读了这些散文名篇,并在这些文字中重新了解或者重新认知北京。

《不可错过的云冈》

《不可错过的云冈》是“不可错过”丛书中的一册,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云冈石窟雕塑艺术中有代表性的洞窟、石刻等,依次介绍了云冈的开凿历史以及1至41窟的洞窟菁华。

这本书的作者是入职云冈研究院38年的赵昆雨,他推出了多本关于云冈石窟的专著,更是《云冈石窟全集(20卷)》副主编。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生动、流畅的文笔,将高深的知识与隐藏的线索向读者们娓娓道来,干货满满。

我们见惯了云冈造佛的高大壮美,但也不可错过云冈石窟中那些经典、生动的细节。第6窟故事图中的鲜卑人、第8窟菩萨的惊世一笑、第9窟中的云冈最小佛像、第15窟沙鸥翔集、鱼跃于渊的自然景致等等,都会引导你去捕捉那些闪烁着历史高光的艺术珍存。

《白洋淀上》 

日前,著名作家关仁山百万字长篇小说《白洋淀上》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全景式表现新时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全书共三卷,以雄安新区设立和乡村振兴为大背景,在2017年-2022年期间,白洋淀打渔人王永泰和他的三个儿子为核心,重点刻画了王永泰决心从一个打渔人成长为有信仰的央企工匠,他的爱人乔麦由一个养鸭女成长为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新农人的故事。作品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平民英雄和普通劳动者群像,揭示了社会转型期普通人创新意识的觉醒和前进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描绘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奋斗精神,艺术再现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宏大主题。

《会生长的桥》

《会生长的桥》的故事主要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历史时段。作者在“序章”中以充满敬畏和诗意的笔墨,描绘了孙庄人为子弟参军壮行的场景。在接下来的主体叙述部分,作者并没有顺延“序章”叙写正面战场的革命斗争和历史风云,而是将笔触伸向战争后方,讲述一个村庄、一群民众和一片“林”、一座“桥”的情感故事。小说中,孙庄人把祖林家庙视为根脉和圣地。然而,为了支援前线抢修铁路,他们却甘愿砍伐祖林,修路筑桥,为民族解放的家国大义作出牺牲。

《会生长的桥》在以护林、伐林和植林为主线展开孙庄民间叙事的同时,还以孙长龙、梁红霞、添旺娘、孙长虎、韩秀丽等的战争经历为辅线建构了孙庄革命叙事,尤其是添雨父母孙长龙和梁红霞夫妇的故事自始至终在小说中隐现。抗战时期,孙长龙夫妇抛家弃子,投身革命,率队炸桥,英勇牺牲。作者并没有正面叙述他们的革命故事,甚至一直隐藏他们牺牲的真相,并通过孙庄人的想象和讲述不断赋予其传奇色彩。刘华将民间传统融入革命叙事,塑造了识大体、顾大局、勇奉献、敢担当的孙庄人物群像。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