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社区菜市场的前世今生

  • 2023-03-16 14:05:00
  • 北京青年报

走进西四金瀛便民市场,市民可以一站式购齐日常生活必需品。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推进“疏整促”工作,以菜篮子、米袋子为主的农贸市场也迎来了调整转型的浪潮。按照疏促结合的原则,一大批农副市场、社区菜市场实现了原地升级改造;利用功能疏解的腾退空间,一批社区商业综合体也快速建成,加快补足城市商业便民服务短板,增强服务社区能力。

电子市场变身便民综合服务中心

在位于西城区西四北大街101号的金瀛便民超市门前,摆放着几组宠物寄存箱、共享充电柜,从细微之处透着便利又贴心。每天清晨7点半到9点半是这个菜场最热闹的时候,周围的居民拖着小推车、拎着购物袋走进这里,逛菜摊、问菜价,熟悉的邻居们在摊位前一边挑选果蔬,一边聊着天,城市的烟火气在这里热腾腾地升起。

很多西四地区的老街坊都还记得,6年前,这座二层小楼曾是一家颇具规模的电子市场“广云顺达”,1500平方米的市场里约有150个摊位,一个个摊位紧挨着,过道只有一米来宽。这里曾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电子元件市场,鼎盛时期,在这条街上,曾有着百余家大大小小的市场商店,当年在此经营的商户曾开玩笑说,如果您会动手,可以在这条街上攒出所有的家用电器。

“2000年后最初的那几年,西四北大街的电子市场很火。尤其在路西侧,几乎每一家临街小店都是经营电子元器件或是相关修理生意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四北大街就已经有了不少经营电子元件的店铺。”金瀛便民市场总经理丛子斌回忆说:“当年北京的电子爱好者都会来这里淘换零件,外地店铺也来进货,那是因为以前的家电质量不好,总爱坏,街面上的电器修理铺多,也就都来买零件。后来家电的质量变好,家电维修的生意就不如以前了。”

随着核心区“疏整促”开始实施,从2016年开始,西四北大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都已经关张停业。2017年春季,“广云顺达”电子市场的经营者经过一番深度调研后,决定转型做便民超市。丛子斌介绍说:“当时西四地区周边有露天菜市场也面临关停改造,附近一条街上都没有大型超市,但百姓居民生活有刚需,正好我们公司本来就有农贸市场运营团队,所以很快就决定顺应时代发展变革,关闭电子市场,并在原址上改变经营模式,重新把这里改造成‘金瀛百姓生活服务中心’。”

缺一补一,便民中心不断增补业态

2017年5月至7月,在“疏整促”专项行动中,西四“广云顺达”电子市场进行了疏解,时隔两个月后,金瀛便民服务中心重新装修开业了。

走进市场,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宽敞的通道,通道上方是醒目的“蔬菜区”“海鲜区”“熟食区”“肉类区”等按颜色划分的区位指示牌。保洁员推着抽水车在各个通道上来回作业,并及时清扫地上的杂物菜叶等。

“冬瓜一斤3元,豆芽一斤2.5元,黄瓜一斤5.5元……”北京青年报记者留意到,在蔬菜区,每个摊位的醒目位置都挂着一块价格公示牌及商户营业执照等信息。超市一共有两层,每个区域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标签,需要什么物品直接看标签到所属区域寻找就可以快速找到。一楼有果蔬、肉类水产、干果糕点、家具等摊位,还配备了理发、打印等生活服务……二楼有主食厨房、生活用品、调料和饮品及各类修补服务,楼上楼下有直梯代替步行,腿脚不便的老年居民也可以全程无障碍,前来购物的群众感受到了极大的便利。

丛子斌介绍,2017年9月由电子市场变身而来的生活服务中心正式亮相,一层是果蔬生鲜、二层是生活服务。当时他们考察了外地很多菜市场,从定位上就决定除了生鲜果蔬,还要添上多种生活服务业态。

“这些年我们这里随时都在进行摊位调整,尤其是注重与附近居民的沟通。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尽量提供什么。”丛子斌说,年轻人越来越依赖线上购物,真正喜欢逛生活服务中心的,还是附近的老年人居多,因此这里增添了很多针头线脑零售和小修小补服务,“我们挑选这些小修小补的师傅,前期是做过口碑调查的,现在入驻的电器维修、修鞋配钥匙摊、缝纫摊,当年我们都是以低租金或联营的方式邀请他们进驻市场,在市场正规管理方式下,凭借他们精湛的手艺赢得顾客口碑,在居民口口相传中,也给市场带来了很多新顾客。”

市场二层的小物超市也是值得一提的特色摊位,北青报记者看到,这里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日用品应有尽有,比如暖瓶塞、顶针、松紧带、气门芯……一位挑选日用品的顾客说:“很多我自己还是小时候见过的小摁扣、皮筋、拉锁这里都能找到。”摊主说,小物超市里的品种不断丰富,“都是应老年人需求,增添进来的。只要居民有需求,我就到处去找,能帮他们找到各种需要的小物件,我也很有成就感。”

市场一层到二层楼梯的拐角处还有一家宠物用品店,原先这是一家进口食品小卖部,但经营效果不佳。附近居民提议,宠物商品不好买,建议市场引进商户。丛子斌说:“老年人普遍不会网购,周围居民养猫养狗的又多,我们觉得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立马就改了。”此外在二层还有一处与居委会合作的“妈妈粥坊”,“每周二到周五早晨,附近社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这儿免费喝粥”,其余时间,逛生活服务中心的老年人,也可以在这里歇脚。此外,金瀛生活服务中心的电工,在日常工作之余,还无偿为附近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家住西四的于大爷买了点儿馒头和狗粮,他主动过来说,自己每天有事没事都来逛逛:“我们跟市场工作人员都特别熟了,家里有什么需要的,比如水管坏了、电器出毛病了都会找他们帮忙。这儿啊,还经常有特价菜,多少钱进的,就多少钱卖给我们。”

正在选购商品的市民叶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市场里功能分区很清楚,想买什么,即使是新手,也可以根据指示牌很快就找到,一站式购齐节省了上班族不少时间。除了环境更整洁外,服务设施也更加完善。市场内还设置有服务台、公平秤、广播系统等便民设施,提升市民的购物体验。

在市场里经营蔬菜的一位摊主说,多年前他是一个街边流动的商贩。“那时候,我每天都跟城管‘躲猫猫’,摊位不稳定,没有固定客户,冬天冷夏天热,可受罪了。后来,我在市场租了个摊位,再也不用东跑西颠,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说起这些变化,他的脸上露出笑容。便民市场改造提升后,环境变好了,到市场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北京试点,建设80个便民生活圈

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支持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菜市场等进社区,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采取“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等方式发展微利业态,保障生活必需。支持菜市场标准化改造。

据悉,北京市商务局依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收录全市便民商业网点超过11万个,从供给、消费、便利性等维度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指导各区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持续优化便民商业网点布局,新建、改造基本便民商业网点540个,全市实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29个,引导大型电商、连锁流通企业改造提升136个农村便民店,指导新增20处地铁便民服务设施。

北京市商务局指导东城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区,培育、建设东花市南里社区、古城南路社区、广外街道名苑社区等31个便民生活圈,在全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样板,带动其他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在近期召开的2023年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勇表示,2023年,北京将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伴随消费升级,便民商业不仅要承载基础消费,还要承接起品质消费。丁勇在会上表示,北京将加快生活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以评促建、试点带动、政策牵引、建补结合,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支持各区积极申报商务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

同时,与“2025年北京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的目标衔接,更多市民将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便捷、更丰富的公共服务。从织密便民消费网络,到升级便民商业高质量发展,北京便民商业进一步升级。丁勇提到,北京市着力提升消费供给质量,全面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科学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

便民商业成为北京市消费空间布局中的关键一级。社区便民生活圈代表的家门口消费“接收”政策红利。今年年初,北京市商务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标志着北京市全面推进生活服务业由品质提升阶段迈入转型升级阶段,工作重点由便民商业网点建设为主转为便民商业网点精准补建与便民商业服务功能融合发展相结合。对于生活服务业的升级,丁勇也提到,北京将以“一业一策”指导餐饮、便利店、家政、蔬菜零售等生活服务业深入实施数字化升级行动。

文/本报记者  李佳 摄影摄像/本报记者 郭谦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