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古镇

  • 2023-03-23 18:22:00
  • 河北旅游杂志

古城小南门

井陉县天长镇,位于晋冀结合部的太行山区,自古以来就素有“晋冀交通咽喉”之称,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这座始建于汉代的小山村,因坐落在天长岭下,故取名为天长村。到了隋唐时,因该村地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当地的经济中心。唐代中期改称天长镇,唐末藩镇割据,此地为军事要隘,遂改称“天长军”,成为河北西部著名的军事重镇。五代后晋时,又改为“天威军”。在金元时期曾一度发展为州府,到了宋熙宁八年,井陉县治所迁至天长,遂在唐天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筑城墙建城,在随后的金、元、明、清、民国,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一直为历代县治之所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因此天长素有“宋古城”之称。随着1958年县政府迁出到现在的微水镇后,天长镇结束了作为古县治900余年的悠久历史,成为老辈人口中的“旧城关”。相比往昔的繁盛,如今的古镇稍显落寞。然而,正是这半个多世纪的落寞保全了“她”的气韵,使得古风古貌至今犹存。

井陉旧县城的城墙

古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城区有井陉古瓷窑遗址、古城墙、井陉古驿道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有皆山书院、观音阁、文庙、城隍庙、显圣寺、王家宅院、县衙、都堂府、总兵官邸、蔡家大院、侵华日军炮楼等古代建筑。

古城南面,绵河之上,有井陉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桥梁— 大石桥。这座始建于清代的石桥,西端接天长镇东关的东大街,东端与河东村边的307国道相连,是连接绵河两岸的重要桥梁通道。大石桥建成后不久,便遇上绵河两次大洪水,大石桥东端六孔桥墩被冲垮。到了1929年才将东端六孔桥墩补修完整,竣工时邀请城关一带知名士绅商议给桥命名,因当年孙中山坐火车到山西视察,曾在当时的井陉车站停车,接见了井陉地方官员和当地知名士绅,于是大家决定将此桥命名为“逸仙桥”,并镌刻匾额嵌于桥孔之上。在桥的东西端各置有一对高5尺的石雕狮子,桥两侧有高三尺的青石栏板和镌刻有狮、猴、鹰等动物形象的石望柱。1966年8月间绵河再次发水,将东端五孔桥墩冲毁,直到1967年才补修完整,并通行至今。现在的大石桥西端六孔是清乾隆时原建筑,桥面上还保存有初建时的三十八对石望柱雕刻,中间留有民国时重修的一孔,东端四孔为建国后新修,可从桥洞的吸水兽位置清楚地分辨出来。这座大石桥自初建至今已二百余年,至今仍是城关一带沟通绵河两岸的主要通道,而且同一座桥保持着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可以说是别具特色。

同时保持三个时期特色的大石桥

穿过大石桥,就到了天长古城,这座四周城墙围绕的古城,建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因北墙筑于北岭之上,所以未建城门。三座城门构成了城内相应的东街、西街、南街,古镇东西、南北街道呈“T”字形布局。而城外设东、西、南、北四关统称城关:东关位于东门外,出东门为城壕街,街南建有小南门。东关东头的北面是北关,南关在城南部并与城隔河相望。西关在西门外。由于天长镇属历代县治之故,商旅往来频繁,商业繁荣昌盛,集贸市场也应运而生。相传清康熙以前,城关商贸区主要以东关、北关及城壕街一带商号居多也最为繁华,大约有150余家各类商号、门市、店铺结构严整,排列有序在临街两侧,成为全县商贸中心。

日军轰炸处

南城门又称“览秀楼”,是古镇的正门。城墙箭楼上“览秀”两字端庄浑厚。穿过第一个门洞进入瓮城,这是三个瓮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在1958年被拆毁,这也是新修复的。

古城的正门——南城门

观音阁又名小南门,是天长古镇保存较完整的城楼,为廊柱重檐式临河阁,可登其远眺。外嵌“山环水抱”石额,内悬“杨柳一洒”木额,阁中尚存清代碑石及明隆庆时“燕晋通衢”石额。小南门为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建筑,内为大悲阁,为明代万历年始建,供奉老张爷、财神爷、送子娘娘;外为民国时再建。

观音阁又名小南门

整个古镇最为古朴壮丽的宅院当属王家大院,整体院落呈双喜字结构。据记载:王家大院,原为日伪县长王景岳住宅。王景岳原名王孟鹏,是本县头号地主兼资本家。整座大院占地15亩,房屋162间,绝对可称得上是一巨大豪宅。走进庭院,只见房屋纵横交错,院院相通,高低错落,大院里又建有别致的四合院。连门廊上的木雕都是是如此的精美绝伦。这些精美的砖雕,当年是何等秀媚,寓意深远。

王家大院

皆山书院是井陉文化的发源地,原名为“学宫”,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二年,改名为“皆山书院”,取井陉乃岩邑,四顾环山之意,是当时井陉县的最高学府,威名远扬,吸引各地学子纷纷来此求学。据说,皆山书院出过进士7人、举人百人、秀才不计其数,对井陉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如今已被河北省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皆山书院

城隍庙建于古城北侧,始建于宋熙宁年间,立庙以来历有修葺,规模宏伟壮丽,金碧辉煌。从南到北,依次为大门、八字墙、照壁、牌坊、戏楼、钟鼓二楼、东西配司、寝宫。共计50间,占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1993年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

城隍庙附近还有“井陉窑城关遗址”,这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陉古瓷窑遗址所在地。井陉古瓷窑遗址可谓是天长人的骄傲,这处“河北第四大窑”遗址,历经隋、唐、宋、金、明、清等朝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从出土的大量精美陶瓷制品中,发现了“戳印点彩戳摸”这种独一无二的古瓷制做中装饰技法,被考古界认定为与刑窑、巩县窑并称的我国最早的三大白瓷窑之一。

显圣寺位于天长古城北关,西依天长岭、东依绵河。该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5年),距今已有1418年的历史。该寺庙虽在宋古城城墙外,但是在宋古城村民心中也是井陉县第一禅院,佛门宝刹,寺中殿宇辉煌,气势恢宏。从寺中出土绿色琉璃建筑构件可证昔日辉煌之象。远观显圣寺,寺内古木参天,殿宇雄伟;寺内华塔雄峙,塔影映入绵河之中。昔人以“临河倒影”列入井陉八景中,此塔在1963年8月被洪水冲毁。而显圣寺内大部建筑文革中也被毁坏殆尽,至今唯余残破之大雄宝殿尚屹立在夕阳中。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南部

  • 编辑:赵幸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