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作品中感悟美术名家先贤的高尚精神,走近迄今最大的加密数字艺术作品……暌违一年多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日前重新面向公众开放,在春暖花开的三月连连“上新”展览。其中既有致敬传统、礼敬先生的“大道丰碑”纪念展,也有聚焦加密艺术等前沿趋势的科技艺术展,为观众奉上艺术饕餮大餐。
致敬先贤
周令钊先生黄鹤楼壁画原稿亮相
步入“大道丰碑”专题纪念展览的展厅,中央的六面“丰碑式”的展墙设计,凸显出美院老先生艺术精神与艺术价值的隽永。展览于3月14日开展,以周令钊、钟涵、邓澍、侯一民、詹建俊、李化吉六位已故美院先贤的艺术人生为主要线索,将先生们的生平文献与经典代表作品穿插呈现,并摘录先生们在艺术理念和教学思想方面的文字,梳理与回顾他们艺术人生中的主要学术成果和教育贡献。展览空间以“青松绿”为主色,象征先生艺术精神与影响的常青。
驾黄鹤而飞的吹笛仙人,在黄鹤楼前举杯抒怀的诗仙李白,在展览中,周令钊先生1984年创作的黄鹤楼陶板壁画原稿《白云黄鹤》格外引人入胜。这幅画作将黄鹤楼的浪漫神话传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今这幅壁画已经成为黄鹤楼的象征符号之一。詹建俊先生于26岁时创作的油画《起家》也在展览中露面,这幅画作描绘了年轻人建设边疆、开拓荒原的场景,使得年轻的詹建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画坛脱颖而出。
在“大道丰碑”专题纪念展览中,观众还能看到侯一民、邓澍两位先生的第四套人民币人物设计稿,以及李化吉先生的 《文成公主》、钟涵先生的《暖冬》 等经典作品。展览将持续至3月23日,展期内还将举办学术讲座周及纪念座谈会,使其成为青年学生春季开学第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焦前沿
迄今最大加密数字艺术作品登场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艺术近年来快速席卷全球,不仅吸引了更多人探索艺术创作的新可能,其不可复制的特性也创造出了一个新兴的艺术市场。3月14日,“加密艺术:一种新的可能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了来自21个国家的46位/组艺术家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展览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国际数字艺术展,也是全球范围内学术型美术馆举办的为数不多的区块链艺术展览之一。
展览现场展出了迄今为止分辨率最大的加密数字艺术作品《胜利女神》,它使用126个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网络进行计算,共生成了190亿个像素。作品以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像为主体,其表面上覆盖的地衣和霉菌构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当观者放大图像时,一个新的视角就会显现出来:白色的地衣逐渐变成了花朵和树叶,传递出希望的信息。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恢复开放后的首场国际大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意大利代米克艺术博物馆(米兰)联合举办,展览的参展作品形式多样,从绘画、雕塑、摄影、装置、数字艺术、AI人工智能到区块链原生,集中呈现了艺术家如何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去创作和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家个人对社会、生态环境和传统等议题的反思。作为加密艺术的实体展,展览采用显示屏、投影、镜像装置等多样化的数字艺术展示形式,使公众沉浸式地体验加密艺术世界。展览将展至 3月24日。
此外,“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第四届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获奖教师作品展、“结晶:不确定的生成——张晓雪个人作品展”、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学生作品汇报展、“文本、代码与感知的回声——艺术实践中的三种媒介视角”等展览也正在央美美术馆展出,观众需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北京文博”微信公众号或“北京博物馆云”小程序进行参观预约,携带个人身份证件入校进馆参观。